评论

对话加速进化CEO程昊:人形会是机器人的最终形态,商业化量产需要一个过程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我一直就想做机器人,很喜欢机器人。”在近日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与媒体的沟通结束后,面对搜狐科技的突然发问——为何从大厂辞职出来创业时,程昊直接了当地说到。

程昊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师从机器人专家赵明国教授。在亚马逊做了几年AI研发后,他回国创业成立朝夕日历,希望将其打造成机器人大脑。这款产品后被字节收购,程昊一同加入。

随着大模型浪潮迭起,以及马斯克发布人形机器人,程昊觉得是入局的机会。

去年8月,他成立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两个月内完成第一款产品的研发,并吸引了源码资本、真成投资、英诺天使基金、中关村科学城等多家机构投资。

早前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加速进化在展区内组织了机器人踢足球比赛,两台身高仅有1.1米人形机器人分别代表火神队、雷神队出战,吸引不少小朋友自发组成拉拉队加油助威。

除了会踢足球,加速进化的机器人还会叶问蹲、俯卧撑、侧身翻,以及多数人都难以做到的“鲤鱼打挺”自主起身,网红周鸿祎逛展看到后评价“有点酷”。

今年4月,波士顿动力宣布Atlas转向电驱,并以高度的灵活性实现从地面旋转起身后,引发关注。程昊看到后,带领团队用3天时间就复现了相同的动作。

在与搜狐科技等媒体的沟通中,程昊表示,这得益于加速进化与波士顿动力不谋而合的机器人构型,以及运控算法的积累。“本来我们不想做任何宣传,但波士顿动力发出来后,我们觉得必须得做宣传,否则别人会说我们抄它们的。”

据了解,加速进化采用的实人腿构型,且髋部采用独特的关节布局,能够实现360度旋转。程昊表示,这个构型是奔着终局去做,最大特点就是活动范围非常大,且非常灵活,人类的动作它基本上都能实现,很多人类实现不了的动作它也能实现。

他认为,机器人构型的设计和运控能力,是未来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基本功。“基本功越扎实,才能在技术和产品上走得更远。”

“人形机器人能做人类做的事情,一定程度在一些方面还能超越人类,这个才是它未来应该有的价值。如果只是完全复刻人类,我觉得可能意义不大。”程昊说。

虽然人形机器人很火,但程昊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仍有非常多的挑战要解决。“它可能会经历波峰波谷,但整体应该是往上走。”

目前,业内对是否要机器人做成人形有不少争议,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落地难,其实没有必要。

对此,程昊认为,随着AI变得非常通用,机器人需要一个形态,能像人一样什么都能干,最终会自然选择出来是人形。这就如同计算机和手机的发展,最后都会统一标准化。

“但凡通用硬件,我觉得都有机会构建出生态级的模式出来,形成这种生态,更有机会做大、做健康,才有可能跑通,但机器人还远没到这个阶段。”程昊表示。

目前,包括加速进化在内的多数人形机器人公司,主要落地场景是科研教育领域。但程昊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会走进家庭,而如果是在车厂量产,特斯拉可能会最早。

眼前,人形机器人还需要过量产关。程昊认为,这要看没有量产能力,且要看有没有需求,但现在行业还没有规模下单的需求。

“量产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追求几万台的量产,而是追求一个健康的、更适合符合现在市场情况下的量产,先小批量,再逐步去扩大,同时去开拓不同的场景。”程昊对此抱着非常务实的态度。

他认为,不同于软件创业,人形机器人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硬件,要更多关注技术、产品、市场是不是匹配,能否实现TPMF。“当真正匹配做的好的时候,资本再寒冬也能融到很多钱。”

对于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差异,程昊提到,美国做的企业比较少,而国内更卷,虽然方法不同,但目标一样,且国内外起步水平差不多,中国企业有机会深度参与。

以下为对话精编:

Q:人形机器人感觉迎来了井喷的前夜,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都在做?

程昊:人形机器人还不算井喷的前夜,可能处于前夜再靠前一点。现在还有非常多的挑战要解决,过程会比较曲折,但方向和趋势非常确定。它可能会经历波峰波谷,但整体应该是往上走。

这波人形机器人更像是信息革命的发展。早年PC很少有人能用好,很多人都质疑有没有用。但一批人非常坚定,像苹果、微软,随着图形化界面、互联网的出现,才越来越普及。

相比其它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加通用,可能它每一个单项不一定比专用机器人更强,但它未来的潜力就是能够更加通用。这里面需要很多技术算法,包括硬件上的突破。

Q: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创业企业在激烈的赛道中,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

程昊:人形机器人是非常综合的产品,有关节零部件,集群上面有系统,系统上会跑算法和软件。只要有一个点是短板,可能都工作不好。它短板效应比较明显,需要把每个板都要做到足够好。

人形机器人更多是集技术、产品、商业的一个综合形态,不是单纯说技术特别厉害,就一定能成功。最终能不能成功,要综合各个方面看。

Q:从技术层面看,类似自动驾驶L1-L5的分级,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什么哪个阶段?

程昊:自动驾驶也是一种机器人,但更像是专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综合体。自动驾驶有点像一个Agent,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个Agent,很难用这种一维标准判断。

Q:AI大模型目前有什么对通用机器人能起到什么作用?

程昊:AIGC对机器人没有特别直接的作用,但大语言模型的决策能力,包括思维链(CoT)、思维树(ToT),以及多模态、视觉模型,对机器人非常重要。

我觉得大模型有点像阿里云、腾讯云,云上面有很多中间件,对应大模型上面有各种具身模型或小模型,强化学习算法跑在上面,让机器人能干好事情,未来机器人的Agent像手机的APP。

Q:加速进化的人形机器人身高只有1.1米,很多厂商都是全尺寸的,公司是怎么考虑的?

程昊:我们团队很多人都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做过人形机器人的会发现大的机器人非常麻烦,很重,很多都得拿个吊车吊着,我们的机器人一个人一只手就能拎。

小尺寸的机器人成本低很多,对开发者更友好,而且一个1.6米的机器人向你走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有压迫感,甚至是恐惧感。

Q:现在业内对是否要做人形这件事也有一些争议,觉得没必要非要做人形,您怎么看?

程昊: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早年的计算机也有争议,觉得插电视就行了,为什么要有显示器?最后计算机变成了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这样一套标准。

手机类似,当年iPhone出来的时候,有人说为什么要大屏幕呢?诺基亚和黑莓的全键盘多香,大屏幕贵,一摔就坏,早期还有延迟。但最后手机统一标准化了,全是大屏幕。我觉得背后的核心就是4G、5G的发展,促使它的硬件必须得标准化。

我觉得人形机器人也是这样。随着AI变得非常通用,机器人需要一个形态,能像人一样什么都能干,最终会自然选择出来是人形。会不会有中间形态,轮式的机器人,我觉得也会有。

但凡通用硬件,都有机会构建生态级的模式出来,形成这种生态,更有机会做大、做健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进入到这个行业,才有可能跑通,但人形机器人还远没到这个阶段。

Q:马斯克预计2026年特斯拉的机器人就会大规模量产,您怎么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应用?

程昊:我觉得如果人形机器人是在车厂量产的话,特斯拉确实可能会最早。它有自己的车厂,又有非常足够多的钱,又能招到顶级的人,又有足够强的耐心。

他的这些说法更多可能是一种营销,或者说募资,虽然常常会跳票,但在沿着更符合长期发展的方向去做,比如做电驱、用神经网络AI算法,笃定地投入大量的人和钱,结合已有优势,持续往前推进,可能在国内也很难营造这种环境。

Q:您觉得国内缺少的是什么?

程昊:我觉得倒不是说缺少什么,大家的方法就不太一样。美国那边可能就几家做,其它更多转成做相关的方向,然后互相支持。所以美国那边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不像中国这么多。

国内的竞争模式偏向一上来就卷,卷出几个卷王来,手机、新能源车都是真正通过实战,通过竞争拼杀出来。所以大家方法不同,但目标一样,也都非常笃定。

Q:国内外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谁会更快跑出来,实现规模化商用?

程昊:我觉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在国内外同时兴起的领域。信息革命的时候,中国没有机会,到了互联网,中国参与的是最上层。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层中国更强,在云的基础设施层面,有很多中国公司参与,但有更好商业模式的领域很难去触碰,比如操作系统。

对机器人来说,大家起步水平差不多,都有共同的机会,中国企业在人才等方面有机会深度参与。至于规模商用还有多远,不是特别好预测,但我会比较坚信人形机器人会进到家庭。

Q:现在很少有人形机器人企业做到量产,您怎么看待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的这个过程?

程昊:量产要看有没有量产能力,第二看有没有需求,有没有场景。比如有客户说下单10万台,目前还都没有这种需求。

量产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追求几万台的量产,而是追求一个健康的、更适合符合现在市场情况下的量产,比如先小批量,再逐步扩大,同时去开拓不同的场景,不同市场。我们更多是想支持开发者来共创,去探索人形机器人会在哪些场景能更有机会突破。

Q:人形机器人是现在融资比较热的新兴赛道,下半年融资是否还像之前那么容易?

程昊:我始终没有特别关注融资的问题,公司最核心的是产品,当然现在做硬件,涉及到很多复杂技术,更重要的是技术、产品和市场是不是匹配(TPMF)。

当真正匹配做的好的时候,资本再寒冬也能融到很多钱;如果做不好,那只能去趁热抓一波热钱,但也会带来很多反噬。

现阶段在行业比较热的时候,确实要多融一些钱来储备,但不应该以融资为导向。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多融几个亿在可能不是非常关键。这就像跑马拉松,前100米喝了很多能量饮料,确实会比较突出,但后面还有很长的路。

Q:不久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引发争议,随着人形机器人深入应用后,会不会也会带来相应的冲击?

程昊:任何一个新技术,新的生产力及革命级的产品推出后,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人类最近几百年生产力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最后都被很好的化解掉。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相信人类,要自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