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黄仁勋薪酬或增至5000万美元,股东大会上称未来加速计算和量子计算将结合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英伟达召开2024财年股东大会,股东们投票通过了CEO黄仁勋等高管在内的薪酬计划方案,并通过12名董事会成员连任,以及批准普华永道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等议案。

此外,出席股东大会的黄仁勋还回答了投资者提问,包括生成AI、机器人等技术带来的新增长机会,以及英伟达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威胁,并推进业务多元化战略等。

薪酬与业绩挂钩,黄仁勋新财年或达5000万美元

英伟达高管薪酬主要是基于业绩股权激励,黄仁勋所获得的所有股票奖励与业绩挂钩,并全部以SY PSUs(与公司年度财务业绩相匹配)和 MY PSUs(与公司三年相对股东回报率相匹配)等激励形式授予,如果完成对应业绩目标,可最高获得150%的目标股权。

黄仁勋2024财年总薪酬约3417万美元,相较上一财年增长60%。他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股票奖励、非股权激励计划补偿,以及安保咨询等其它薪酬补偿,其中股票奖励为大头,约为2670万美元,占比约78%。

据英伟达数据,截止今年2月初,黄仁勋尚未归属的股权激励市场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而其PSU对应时间则为2022年3月到2025年3月。

如黄仁勋能在2025财年继续完成业绩目标,且英伟达股价维持高位或冲上更高,那么他有望拿到剩余全部奖励,粗略估算其总薪酬有望增长至5000万美元左右,或比肩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薪酬。

目前,黄仁勋的收入比他的老对手们都高——AMD CEO苏姿丰去年总薪酬为3040万美元,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则为1690万美元,但与苹果CEO库克、马斯克等上亿美元年薪还有较大差距。

自2022年底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增长超过九倍,今年以来涨幅达150%。在早前的6月18日美股收盘,英伟达创下历史新高,以高达3.335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过微软和苹果,首次成为全球最高市值股票。

不过,随后英伟达连续两日大幅下跌,市值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尽管周二大幅反弹但仍未夺回市值第一。最新交易日,英伟达盘中震荡,一度跌超2%,截止收盘翻红微涨,市值近3.11万亿美元,低于微软的3.36万亿美元和苹果的3.27万亿美元市值。

在英伟达股价攀高并出现震荡的同时,黄仁勋则在进行密集股票减持。公开信息显示,他在6月13日至24日期间,连续多日减持84万股股票,套现约1亿美元。但这仅是黄仁勋持股的一小部分,目前他持股约8.67亿股,身价仍超千亿美元。

AI和机器人正开启新的增长,不惧市场竞争威胁

在此次股东大会上,黄仁勋更新了业务进展,并回答了股东提问。他表示,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AI工厂正在生产一种革命性的商品,即数字智能token。

“这些AI工厂为生成式AI成为数万亿美元的产业,并改变每一个行业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主权AI的崛起也证明了发展自有AI能力的重要性。”黄仁勋说,通用计算已经放缓,世界上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应该借助加速计算改造。

他提到,12年前AlexNet在英伟达GPU上接受训练,震惊了计算领域,点燃了现代AI的大爆炸。没有人知道深度学习会走多远,而加速计算重塑了计算机行业,指明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在具体业务方面,黄仁勋表示,今年新推出的Blackwell GPU将被谷歌、微软、特斯拉、OpenAI、xAI等主要的云和AI公司采用。预训练AI即插即用微服务NIMs也已经落地Adobe、Cadence、SAP等超过250家公司,并在医疗保健领域建立了药物发现、医学成像和基因组学的基础模型。

黄仁勋还再次强调了对机器人前景的看好,其作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使50万亿美元的重工业自动化。未来机器人工厂将协调建造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又生产机器人这样的产品,而英伟达开发的虚拟仿真平台Omniverse将推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

“新时代的制造业即将到来,成千上万的新兴和成熟公司正在构建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这些公司将拥有两个工厂,一个用于制造物理机器人,另一个是用于制造驱动它们智能的AI工厂。”黄仁勋认为,生成式AI和机器人技术正在开启新的增长机会,并将提高50万亿美元规模的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

在提问环节,有投资者提到了英伟达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威胁——AMD、英特尔都在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想要抢占英伟达的市场份额,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等也在自研芯片,试图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

对此,黄仁勋回应称,英伟达在十多年前遇见了一个新的机会,深入研发深度学习,系统地重新发明一切,包括GPU、连接系统、网络,以及软件,为此投资数十亿美元,扩展了计算技术的新边界。

“数千名工程师已经在深度学习推进和扩展方面工作了十年,不知道可以将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我们已将公司转变为以全栈的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和平台。”黄仁勋说,英伟达现在还在继续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计算的新边界。

在他看来,英伟达的竞争优势是专业知识、规模和速度,能创造最先进、全面的人工智能计算系统,并为此拓展新市场,吸引全球开发者,为客户提供非凡的价值。

“我们的平台提供了最低的总交付成本,从芯片到CUDA平台,每一层堆栈实现了创新,并通过云服务提供商和计算机制造商广泛提供,为开发者和客户创造了广泛且有吸引力的部署基础,这使我们的平台更加可用。”简而言之,英伟达不惧竞争。

对于有股东提到的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黄仁勋认为,未来计算算法将是加速计算和量子计算的结合。但他也提到,量子计算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设计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开发新的纠错技术,以及推动量子设备的校准和最优控制。

“量子计算最重要的基础是量子比特,尽管没有人知道哪种量子比特技术最终会用于有用的量子计算机,但量子比特确定无疑会赋能它们。”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会构建量子计算机,而是正在与整个生态系统合作构建量子计算所需的所有平台。

至于英伟达布局医疗等业务多元化战略,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作为一家加速计算平台公司,服务于多个行业,包括医疗保健、汽车制造、金融服务、能源、零售、游戏等。“人工智能引发了下一次工业革命,它们将改变每一个行业,包括医疗健康。”

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加速药物发现,这为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将帮助制药业在寻找特定疾病甚至特定人群的药物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未来会有许多生物AI平台和基因组学,使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成为可能。

黄仁勋透露,英伟达已经和制药巨头安进、基因泰克以及AI制药公司Recursion合作,并取得快速进展,并称医疗、汽车等将是英伟达具备最大潜力的垂直领域之一。

对于投资者提到的可持续性发展,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将通过吸引和培养来自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员工来增强公司的多样性,这是确保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突破性产品的关键。

“通用计算已经放缓,企业正在转向英伟达率先推出的加速计算,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和成本效益创新的途径。”黄仁勋认为,加速计算是可持续计算,将使应用程序能够在每个行业创造卓越的效率并节省大量能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