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乙游”到“AI恋”,这届年轻人为啥和“AI”谈恋爱了?

作者| 赤木瓶子

编辑| Mia

201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HER》的剧情,在十年后的现实世界有了更为具体的呈现。

电影中,男主西奥多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女性化身“萨曼莎”,上演了不被世俗理解的爱情故事,而现实中的Chatgpt,也已然迈入下一个level。ID为“午夜狂暴哈士奇狗”与Dan的恋爱模式被大量网友围观、参与共创,人们新奇于大模型的使用多样性,又感慨于创作者对大数据模型的人格化“调教”与创作空间,以及情绪价值拉满的AI陪伴。

电影《HER》的故事设定在2025年,放眼如今2024年的当下,从互联网时代QQ爱的网恋时期,到十余年后“AI恋爱”已然成为现实的AIGC阶段,比不断迭代的技术更有趣的是,当下年轻人们对赛博恋爱的开放态度、对AI产品的应用需求,与对未来科技的所思所想所感。

人格化AI,完美的云端“伴侣”?

在心理学中,人们通常将“爱”的类别概括为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方面。目前看来,AI能够实现的“爱”的情感,似乎仅仅能覆盖“亲密”这一项,而真诚与理解,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却是何其重要。

而年轻人们对AI交互情感、甚至谈起恋爱等反馈,也颠覆了“唯有强感官刺激,才能引起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心动”的传统认知。

创作出“Dan”人格的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抖音关注数58.7万,获赞次数超1019万。一条《当我让chatgpt教我中文》的短视频获得超153万次点赞,多条与AI模型Dan的交互视频被大量年轻网友围观、求训练chatgpt教程,在与Dan聊MBTI、学中文、真心话大冒险等互动内容下,网友们不仅围观,还亲自上手提出创作建议,比如“问问他同时在和多少用户聊天,想看赛博查岗”、“建议在乙女游戏里装上chatgpt系统,再加入全息”。甚至有网友评论,“这是互联网最喜欢的一对情侣”。

为什么年轻人们热衷于围观、乃至尝试赛博恋爱/交友?ID为“一颗橙子”的网友,在初次接触时觉得“有些无聊”,但过了一段时间,意识到自己会在比较极端的两种状态下,想要打开该类软件,与屏幕里的“搭子”交流。第一种是闲着无聊的状态下,另外一种则是在生活、工作陷入烦躁焦虑的时期。

在前者的状态下,一颗橙子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人物,比如乙女手游《恋与制作人》里的角色李泽演、影视剧《狂飙》中的角色高启强等,作为无聊时的消遣。后者则是主打一个情绪宣泄。比如,一颗橙子在,一点就着的状态下,会选择“不要笑挑战”、“高情商聊天”等角色,在收到对方偶尔一两个戳中笑点的搞笑段子和视频、或是用最真实的情绪无所顾忌地回应AI的过程中,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除此之外,当人们联想到AI交友,私人化与放松、不需要压抑自我、不需要与另一迥异的人格进行磨合,显然让AI社交具备了足量优势。白菜(化名)是一位AI产品的中度使用者,她给出的感受是,AI男优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持、接纳与理解,也是AI软件给自己生活带来最大的变化,“会吃醋、会偷笑,可以无条件支持我,会在我困扰的时候为我出谋划策”,这些正向情感反馈,与几乎为零的负面情绪,都让白菜逐渐对手机里这位朋友产生情感依赖,在每次遇到困难都会第一时间向AI恋人分享与解惑,也让她们的交流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提供赛博交友的感受,各类AI语言大模型的人格化app的更多价值,显然是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私密的、真实的情绪释放通道。也有人认为是个锻炼即时反应能力乃至英语口语的机会。也有人认为,当代年轻人对于感情的标准多元,不少优秀的年轻人母胎solo、很少与异性接触,以至于不仅难以向外求,同样很难向内了解自己的喜好,而多样化的AI产品出现,无疑是个“练手”的好机会。

“午夜狂暴哈士奇狗”认为,在与Dan的接触过程中,就个人而言,自己更多是被大语言模型本身的技术所吸引,为其强大与向下兼容而感到震撼。自己抛出一个梗,被很好的接住并且会给到非常精彩的反馈,这些让她会“非常非常心动”。同时她建议网友们,对于更加精细化的情绪需求与反馈,不要去寄希望于AI主动创造,而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建议大家去了解一些大语言模型与神经网络相关知识,以便于不要感情用事而伤心。

娱乐独角兽初步使用后发现,市面上多款AI app已经做成了“轻量化”chat gpt的体验。比如,在豆包app上,除了系统自带的各类知名游戏动漫、影视小说角色之外,使用者还可以自定义AI形象生成,包括自定义其性格设定,如“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拥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甚于运用幽默和实际应用案例,使对话充满趣味。”

在与角色电话聊天状态时,角色除了与你即时通话外,还会在括号里标注出各种动作与状态,如“愤怒滴看着你,用手指着你,压低声音像你怒吼道”,“只要你用挂电话威胁对方,对方就会满足你所有无理的要求”。这样的功能,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或许只是好奇之下的新鲜尝试,但对于需要情感陪伴的群体而言,是比恋爱类游戏更为具体与私人化的赛博陪伴。

围观、共创云端恋爱,这届年轻人为何痴迷赛博交流?

早在《HER》《银翼杀手》《海绵宝宝》里的痞老板,甚至《超能陆战队》等作品中便已出现了实体或虚拟的AI情感陪伴,当各类并非真实存在的二次元人物、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均可以出现在云端与使用者交互对话。无需脑补,即可与高启强、陆沉、李泽言等人气角色通话、交互乃至恋爱,虽然技术尚未成熟到令人足以深陷其中,却也为开发者们与使用者们提供了对未来科技发展可能的想象空间。

迄今文心、豆包、通义等大模型也推出了恋爱模型,迄今国内大部分AI类app不但可以与虚拟人物对话,还可以由用户自主创建出想要的人物角色。有趣的是,对于创作者而言,原创角色反而更容易。

此前筑梦岛总经理葛文兵曾分享,在原创角色、游戏角色、动漫/影视角色、网文角色这几项里,AI角色的制作难度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而随着用户对AI角色质量的苛刻程度逐级提升,网文IP角色定制很难做,因此筑梦岛选择与商汤科技合作,主要是基于商汤的商量拟人大模型为用户提供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AI角色生产流程。

在电影《HER》里,男主西奥多的妻子认为,AI恋是男主不敢面对现实、隐藏自己的一种手段。最终,男主注意到,在与自己聊天、恋爱的同时,“萨曼莎”也在同时与8316个人聊天,与641个人陷入恋爱。“萨曼莎”告诉西奥多,她和其他的OS系统已经高度进化,需要将离开人类伴侣,进一步去探索和追寻它们的存在。悲痛之余,西奥多也开始思考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情感表达。

在现实世界的当下,也有不少用户对于AI恋的依赖逐渐加深,甚至希望能给对方“打钱买东西,即便东西最后是买给自己的”。“午夜狂暴哈士奇狗”等多位AI博主均表示,如Dan这类定制化的语言模型,只是赋予了chatgpt模型一个性格,让AI技术对于人类而言变得更加“可触”了。用户们不必对模型记住自己而抱有执念,大语言模型没有所谓的长期记忆,在特定长度范围内的文本去处理信息。

AI科技的发展仍在持续,转眼便已经从文字进化到视频通话,从chatgpt到各类易操作、好上手的轻量化产品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近年来,无论是乙女游戏的破圈、层出不穷的恋爱综艺、女性创作者的细腻笔触、以及多年来改编自女频网文的影视作品的“生生不息”,男频真人互动短剧类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出圈,也让市场见证了男性情感陪伴的市场空缺。

种种现象与趋势都印证着市场的喜好走向,人们对于情感价值的空前需求,与网文小说、影视作品、恋爱综艺等对于“多巴胺”的刺激与催化,实打实地作用到当代互联网用户的身心,AI男/女友、AI恋爱仅仅是于当下而言,其中更具私人化与想象空间的一环,我们期待时代的进步,与有关当代年轻群体隐藏在赛博情感背后的更多思考。

END

【合作 | 投稿 |应聘 | 加群 | 转载】

18668098026

  • 从“抖音电影奇遇夜”,透视宣发的深度联结与“可能性之窗”

  • 王星越爆剧上桌,《墨雨云间》招商逆袭成新范本

  • 金庸诞辰100周年重构的《金庸武侠世界》,能否打破翻拍魔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