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反击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宣布断供盾构机,这次轮到欧美被卡脖子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科技的进步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更是直接决定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在科技领域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如今实现弯道超车的华丽转变。

新中国刚刚解放之时,由于处于改革初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盛行一时,这导致许多工厂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使得中国在众多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其中,盾构机领域便是长期受制于欧美等国家。曾经,我们为了修建工程,不得不花费高价从国外进口盾构机,即便对方坐地起价,我们也毫无办法。

1997 年,我国从德国购买两台盾构机的价格就高达 7 亿元,哪怕是二手的我们也只能无奈接受,毫无还价余地。

在没有盾构机之前,打通隧道简直是一项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早期的隧道挖掘,工人们只能利用手中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去开凿。他们会先加热岩石,再用冷水迅速降温,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效果,但伴随而来的危险却不容小觑。

此外,爆破法也是常用手段,通过钻孔注入炸药进行爆破来实现隧道开挖,其优势在于便宜且场地限制小,但效率着实不尽人意,且挖掘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还有许多通过人力进行隧道挖掘的方法,无一不是充满挑战与危险性,而且耗时极长。

1997 年修建西康铁路时,面对长达 18.46 公里的秦岭隧道,如果采用人工挖掘,效率和安全性都难以保证,会给工程带来巨大困难。此时,最稳妥的办法便是采用盾构机。

然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机仅有德国具备,其价格高达 3.5 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尽管如此,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中国还是咬牙购买了两台二手盾构机。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盾构机出现故障,我们的技术人员根本无从下手,只能高价聘请德国专家检修,而且在检修时还不能围观,以防专利被窃取。

德国企业的工程师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再过一百年,中国企业也无法制造出盾构机。

但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是轻易屈服的。2002 年,全国召集了 18 个专家日夜攻坚,终于在 2008 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盾构机“中铁 1 号”。

这台盾构机定价仅为 2500 万元,与德国高昂的价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中铁 1 号”研制成功后立刻投入使用,成功挖通了天津地铁 1500 米的隧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此后,中国在盾构机领域的发展势如破竹。2019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春风号”在深圳春风隧道正式投入使用,其总长 135 米,重 4800 多吨,直径达到了 15.80 米。

2020 年,国产盾构机“京华号”再次超越“春风号”的最大直径,达到了 16.07 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机。到 2020 年 9 月 29 日,国内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第 1000 台国产盾构机“中国中铁 1000 号”诞生。

短短十几年,国产盾构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惊人跨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盾构机方面曾经被欧美国家卡脖子,如今却已完全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生产的盾构机数量和订单数量突破千台,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如今,“封锁战”的方向已经完全颠倒。美国之前封锁的各种先进科技,如今大部分已成为我国的“杀手锏”。随着我国科技的日益强大,为了保护我国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不被泄露,一些领跑全球的技术或产品逐渐被列入“禁止出口名单”。

我国已对欧美等地区永久禁售大型盾构机,这真是大快人心!曾经那些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和打压的欧美国家,如今也尝到了被卡脖子的滋味。

这一切都表明,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具备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中国从盾构机领域的逆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我们曾经走过艰难的岁月,但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智慧,我们实现了从落后到领先的华丽转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