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唐立梅:科普工作点燃了很多人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5月17日,由搜狐主办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激发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本届论坛线上线下结合,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上午的线上直播中,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唐立梅发表了《我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的演讲。

乘“蛟龙”探海、踏“雪龙”破冰。作为到达地球四极其中两极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唐立梅分享了去深海和南极科考的经历。

她提到,深海的世界非常美,虽然相对贫瘠,但是依然是有生物的存在,生命本身太神奇了。她还参加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虽然有各种困难,但是也有难以见到的美景,比如说荷叶冰、绚丽的极光。”

除了科研工作,唐立梅也在做很多的科普工作,每次分享时都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有些人听完她的讲座还报考了海洋类的大学,这就是科普工作的价值感。“我感觉我点燃了很多人的梦想,长大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去年唐立梅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时候,她写下一句话:人生不设限,勇于探索,无畏前行。“感恩祖国和时代,成就科技女性,我们也积极努力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唐立梅,非常开心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科考见闻。我分享的是《我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因为我这么多年来做了很多科普的工作,我每次去跟学生交流的时候,我都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是眼里有光的。

我是浙大地质学的博士毕业,化学系博士后,被媒体称为到达地球四极其中两极的第一位中国女性,乘“蛟龙”探海、踏“雪龙”破冰。

我作为首批科学家团队成员,参加了蛟龙号的首次科考。这其实过去11年了,是2013年开始。当时作为首批科学家团队的成员之一,执行了第72次申请任务。当时跟我一起下潜的是付文韬,还有叶聪。付文韬他坐在中间,叶聪是坐在左舷,是作为副驾驶,我是坐在右边。作为下潜的科学家,我们从每一个人的名字里面抽了一个字出来,组成了“傅立叶”组合。

在下潜到300多米的时候,会有发光生物出现,它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非常美。有的时候他们聚在一起,如同雪树银花般晶莹,又一下子散开去,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是个灿若烟花的海洋世界。

我们那次执行的任务是采薇海山,我们到达采薇海山的坡顶之后,执行了六百多米高的爬坡的任务,进行海山斜坡上的矿产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取样。采薇这个名字是我们国家自主命名的,它来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到了海底之后,我们看到并且取了一些样品,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说半透明的粉粉的海参,它看起来非常柔软,但是却可以抵抗非常大的压力。将近3000米的海底,就是30兆帕的压力,300个大气压,相当于我们普通高压锅的一百多倍。

这个粉色的海参它的内脏都清晰可见,我们再取上来之后,到达海面之后,它的内脏就爆掉了,就像一滩水一样,非常的神奇。还有一些红色的海葵,像水晶丝袜一样晶莹剔透的玻璃海绵。深海生物非常神奇,和陆地上也不一样。当然没有填海区的生物那么的丰富多彩,相对贫瘠的,但是依然是有生物的存在,生命本身太神奇了。

海底除了海山区之外,在海山区主要是富钴结壳资源,在洋盆有锰结核和稀土资源。锰结核就像土豆一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洋盆的表面,这也是未来我们最容易开采的一种矿产资源,就把它打成矿浆,用混水系统吸上来。

在洋中脊有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就是正在喷发的黑烟囱。我们国家目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对这三种矿产资源都有勘探开发权的国家,我们在西太平洋、东太平洋还有西南印度洋都有自己的专属勘探合同区,对国际海底的实体命名也有自己的专门体系。对三大洋的命名使用的是风雅颂,传播了中华文化,拓展了深海权益。

去完奇幻的海底,我又去了遥远的南极,参加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当时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在我们国家的第五个科考站,就是在南岩岛上。现在那个站今年已经建成了,叫做秦岭站。我在这个岛上进行了两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去采集岩石样品。后来测出来大约是5亿年的岩石样品,有一些花岗岩,还有辉长岩等不同的岩石种类。早上八点的时候,直升机把我们调到岛上,然后开始一天的调查和取样,约好晚上八点的时候,再接我们回到船上。

在南极科考,由于极寒的天气以及强的紫外线,所以我们外出都把自己武装成“恐怖分子”的样子,看完全看不到脸,因为紫外线太强了,然后有巨大的冰山,有时候会有一些隐藏的冰裂缝。

虽然有各种困难,但是也有难以见到的美景,比如说荷叶冰,南极结冰,它就是从一滴水开始的,在周围形成卷曲的荷叶状,非常美,很像西湖的荷叶,会让你想起那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当然它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白,还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还有就是美丽的绚丽的极光,会让你想起曹操的《观沧海》里面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我站在南极中山站,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当时也是深深的觉得我的身后是伟大的祖国。我们生逢伟大的时代,正是祖国的强大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有机会能乘“蛟龙”探海、踏“雪龙”破冰。

除了科研工作,我也做了很多的科普工作。我在一些青少年的科普期刊发表了一些科普文章,有一些专栏。然后有两本书,《伟大的探险》和《随蛟龙探深海》,也是刘慈欣具名推荐。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有大量的时间在做科普工作,最终还是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每次我去做去分享的时候,他们都会来找我签名合影,就像崇拜明星一样,觉得特别的有价值感,实实在在影响了一些人,有些人听完我的讲座就是报考了这种海洋类的大学。

然后每年也会去到云南,跟那边的少数民族,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孤儿给他们去讲课,去年还联合一些企业家给他们捐赠了3000斤的烟台苹果。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女童班,他们穿了不同民族的服饰来听课,也都是女生。

然后在我讲完之后,她们恋恋不舍的把我送到了校门口,给我写了很多手工的感谢信。有的写的是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有的写的是您真是一位仙女,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就是感觉我点燃了很多人的梦想,就长大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去年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时候,让我写一句话,我写的是人生不设限,勇于探索,无畏前行。但最终还是祖国的强大和时代的进步,搭建了这么好的科考平台,我们也只是作为国家队的普通一员,有机会参与其中而已。最后我想说感恩祖国和时代,成就科技女性,我们也积极努力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除本篇外,搜狐科技还将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此次论坛嘉宾,关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洞见和思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专题报道。

专题链接:https://business.sohu.com/sptopic/2024517/

文章来源:顶端新闻

文章链接:https://static.dingxinwen.com/dd-sharepage/detail/index.html?id=4650D7B746B14D75BE60916698960F#/?categoryId=-1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