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高考状元袁钧瑛:为什么我选择了美国国籍,又为什么我想回到中国

袁钧瑛: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

她曾是1977年高考复兴后上海理科第一名,她现在是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的教授,她也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她更是细胞死亡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她的名字叫袁钧瑛,她是一位在美国成就非凡的华裔女性科学家。

袁钧瑛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选择和坚持的故事。她从小就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受到祖父和父母的影响和鼓励,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利用一切机会积累知识。当高考恢复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成为了当年上海市的高考状元。

在复旦大学,袁钧瑛展现了她的才华和创造力,她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了多项奖励。她还通过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成为了第一批公派留美的学生之一。1982年,她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H·罗伯特·霍维茨教授。在霍维茨教授的指导下,她利用线虫作为模式生物,首次发现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揭示了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发现,为后来的细胞死亡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霍维茨教授赢得了诺贝尔奖。

1989年,袁钧瑛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总医院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细胞死亡研究的探索之旅。她不仅在细胞凋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发现了半胱天冬酶(caspases)作为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还开创了细胞坏死(necroptosis)的新领域,发现了RIPK1作为细胞坏死的驱动因子。她的研究,不仅探索了细胞死亡的本源和规律,还为解决多种人类疾病,如神经退化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

袁钧瑛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她先后获得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誉,还两次受邀在诺贝尔论坛上做专题报告。她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细胞死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袁钧瑛的选择,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她拒绝了中国政府多次邀请她回国的请求,甚至放弃了中国国籍,成为了美国公民。有些人认为,她是背叛了祖国,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了中国。有些人认为,她是觉得国外待得不好了,才想回来国内,是想享受两边的好处。有些人认为,她是没有爱国心,是没有感恩之心。

面对这些指责和质疑,袁钧瑛坚定地表示:“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她说,她的选择是基于她的梦想和热情,是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是为了做出对人类有益的贡献。她说,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她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她一直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她在美国的成就,也是中国的成就,她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2020年,袁钧瑛回到了上海,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她希望能够把她在美国取得的研究成果用在中国的发展上,她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中国的科研人才,她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她也渴望能够重新获得中国的国籍,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袁钧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科学家的坚持和奉献,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和骄傲。她的选择,或许有些人不理解,或许有些人不认同,但她的成就,无可否认,是中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她的回归,也许有些人不欢迎,也许有些人不接受,但她的贡献,无可质疑,是中国的福祉,是人类的福祉。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敬仰和钦佩,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启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整理而成,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理解,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如有描述存疑部分,请留言立即更正,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