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4次“天宫课堂”下课,北大教授解读知识点

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轨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这是空间站任务以来,我国航天员第四次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的实验中,指令长景海鹏担任“摄像”,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分工操作,三人配合演示了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动量守恒以及又见陀螺四个实验。

四个实验反映了哪些物理原理?这背后都有哪些知识点?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穆良柱,就本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解读。

与地面不同,空间站中蜡烛火焰近似球形

在梦天实验舱内,朱杨柱取出蜡烛,桂海潮划燃火柴点燃了它。与地面课堂老师点燃的蜡烛相比,空间站中燃烧的蜡烛火焰呈现蓝色,形状近似球形。在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产生了球形火焰。

穆良柱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地球表面附近,点燃蜡烛可以看到持续燃烧的泪滴状明亮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石蜡受热汽化后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燃烧。

而之所以能持续,是因为在地表重力环境下,燃烧的火焰以及周边被加热的空气热膨胀后密度变小,形成上升气流,就像热气球上升一样,这样周边的空气就会从火焰底端流入补充,整体形成对流,所以氧气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形成持续的燃烧。

燃烧产生火焰,由于对流中上升气流的影响,火焰会被向上拉升,形成泪滴状,对流较快时,火苗会被拉得细长。由于流入的氧气充足,石蜡蒸汽可以充分燃烧,根据燃烧程度的不同,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焰心燃烧程度最低,温度也较低,偏暗蓝色,内焰燃烧程度较高,温度也较高,偏暗红色,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看起来是亮黄色。

他进一步解释,在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时无法形成空气的对流,所以燃烧后的火焰只能向四周扩散形成球形火焰,就像吹气球一样。这种情况下氧气只能通过扩散从火焰外部进入内部,不能充分地补充到石蜡蒸汽中,所以燃烧程度较低,燃烧过程变得缓慢,燃烧产物也会发生变化,火焰温度低,看起来暗淡,颜色偏蓝。在太空站实验里看到的正是这样的现象。

“微重力环境燃烧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法来控制燃烧过程,对我们充分了解燃烧的机制有重要意义。”穆良柱说。

在实验舱内,水球被毛巾包好的球拍弹开了

课上,朱杨柱用水袋做了一颗水球。桂海潮取出一个普通的乒乓球拍,水球击打球拍后,水球粘在球拍表面上。而水球击打在毛巾包好的球拍上,水球被弹开了。

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乒乓球”。(视频截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据穆良柱介绍,水球的形成是因为水的表面与内部性质不同,表面水分子数密度比内部的小,水分子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吸引力,像是一层绷紧的膜,由于这层膜的收缩,会导致固定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表面积要尽量小,没有重力影响时就形成了球形,像是装满了水的气球,有重力时,会挤压水球形成圆饼形,类似荷叶表面的水滴。

毛巾的疏水表面类似于荷叶表面,水与其接触时可以轻松滑落,而不会粘在上面,疏水表面一般也是通过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来制备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疏水表面轻轻击打水球时,就像击打一个装满了水的气球一样,水球会变形被弹开,之后再恢复成球形。

钢球碰撞体现牛顿第二定律

梦天气闸舱舱门贴了一张标准网格布,在网格布前,桂海潮用手中钢球,对准一个静止的钢球,抛了出去。碰撞后,钢球的轨迹发生了变化。

穆良柱称,微重力环境下,两个不同质量钢球碰撞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变化,但碰撞前总的动量和碰撞后总的动量是不变的。

钢球的动量一般定义为质量乘以速度,这是用来描述钢球平动状态的物理量,想要改变其动量,需要施加力的作用,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所描述的规律。

9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四课。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对于两个钢球,如果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总的动量就描述了整体的平动状态,想要改变总动量,两个小球受到的总力就不能为零。

他告诉记者,微重力环境下,碰撞前,两个钢球各自受力几乎都为零,所以都保持自己的动量不变,也就是平动状态不变,相互碰撞时,每个钢球都受到另一个钢球的撞击,所以各自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平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碰撞后每个钢球受力又几乎为零,所以保持碰撞后的动量不变,也就是保持碰撞后的平动状态。

由于钢球碰撞时,各自的受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加在一起的求和结果为零,并不改变两个钢球总体的动量,所以碰撞前的总体平动状态和碰撞后的总体平动状态保持不变。

桂海潮借助陀螺再现“太空转身”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桂海潮利用金属陀螺展示静止及旋转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现象,再现“太空转身”。

记者注意到,这个陀螺可以纵向旋转,飘在空中的桂海潮先握住静止陀螺的两侧握柄,在一系列动作后,身体姿态并没有变化。而当朱杨柱让陀螺快速转动起来后,再做出同样动作的桂海潮,身体明显发生了转动。

穆良柱解释,物体的运动除了有平动之外,还可以转动,由于转动和角度有关,所以一般用角动量来描述物体的转动状态,角动量的改变需要力矩,没有力矩时角动量保持守恒,也就是转动状态保持不变。

当静止的桂海潮握住静止陀螺的两侧时,人和陀螺都没有转动,总角动量为零。微重力环境下,桂海潮做各种动作时,人和陀螺整体所受的力矩为零,所以总角动量不变,仍然为零,这样陀螺和人最后都没有转动。

当陀螺快速转动时就有了角动量,这时尽管人没有转动,但人和陀螺的总角动量不为零。微重力环境下,桂海潮做各种动作时,人和陀螺整体所受的力矩仍然为零,所以总角动量仍然不变。而陀螺受到的力矩不为零,所以陀螺的角动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转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整体的角动量保持不变,所以人的角动量必然要发生变化,也就是人要转动。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