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奥本海默》:在政客眼里,科学家就是尿壶

“懂得那么多道理,为何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就是科学家(知识分子)的悲剧根源——懂得越多,思考越多,活得便越是矛盾。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奥本海默。

最近,诺兰电影《奥本海默》火了,一下子又把我们带到那个核武器(原子弹)诞生的时代。

这部主要刻画原子弹之父的片子,没有再现“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上空升腾起来的画面,而是一部献给“先见之神”普罗米修斯们的贺礼——科学家们一边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发明着新技术,一边又对新技术可能毁灭人类未来而担忧。

比如,在引爆原子弹之前,科学家经过测算,链式反应有可能根本无法终结,也就是说,引爆之后,会一直裂变下去,燃烧整个大气层,直至毁掉整个世界。

为了谨慎起见,奥本海默请爱因斯坦重新做了计算,发现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概率极小,接近于零后,才故作轻松地告诉上级“政客”说没事,可以继续引爆。

但在内心,却是害怕极了,害怕地球同时出现“一千个太阳的光芒”;也自责极了,说“我们(曼哈顿工程团队)都是婊子养的!”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段情节,曼哈顿计划接近成功时,奥本海默念出了印度教主神毗湿奴(化身黑天)对王子阿周那说的一句话:“我将变成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奥本海默不想成为死神,所以他主张不要再使用原子弹,也不要再研究氢弹。

奥本海默是德国犹太人,也是一位热爱共产主义的左翼人士。他是出于担忧纳粹先造出来原子弹,才答应出山担任美国制造核弹“曼哈顿计划”总负责人的。

所以当二战一结束,他就极力表明自己的观点,力主对苏联开诚布公,共享核弹技术。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大国核竞赛,人类遭到核毁灭。

然而,科学家与政客间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是完全不同的。科学家考虑的很远,政客们却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

毫无疑问,核武器本身既是科学问题,又是伦理问题,还涉及到当时以及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虽然德国、日本战败了,但共产主义苏联还在。

所以,奥本海默的想法是好的,但也是幼稚的,美国的政客们才不会干出与苏联共享核武器这样的“傻事”来的。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

杜鲁门在白宫接见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想抓住短暂的机会向总统阐释自己的立场。他说,研发原子弹,让自己感觉双手沾满了鲜血。杜鲁门脸上立刻浮现出不悦神情,他掏出了上衣口袋的白手帕递过去:那你就擦擦吧。

奥本海默离开时,杜鲁门在他身后对陆军部长说:“以后别让这个爱哭鬼到这里来!”

结果就是,美国政客们很快就对“喋喋不休呼吁核共享”的奥本海默卸磨杀驴,进行政治迫害——控诉他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对美国不忠,并被指控他是苏联间谍。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冤案之一。

直到奥本海默去世55年后的2022年,对,也就是去年,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才下令撤销1954年吊销奥本海默安全特许权的决定,为之平反。

所以,这部片子的重点,不是在试验场也不是在研究所,而是在政坛的交错中。

在政客们需要政绩,需要“满足人民的愿望”,尽早消灭德国法西斯的时候,他们才倾尽全力给予科学家们支持,可一旦大杀器被科学家研发出来,科学家的利用价值也便没了。

所有的胜利,属于政客。当然,他们也会稍脚带上“有功”的科学家,将他们塑造成英雄——但前提是,这个科学家必须是“听话”的。

而当社会舆论转向,或者科学家不能为政客所用后,政客们又会毫不犹豫地把科学家们推出去祭旗——毁灭世界的核武器,是那个谁谁谁制造出来的——鼓动民众,对这些科学家们进行批判乃至审判,将造出大杀器的英雄踩在脚下。

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科学家,都只是政客手中的牌,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武器,甚至尿壶——需要时就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又一脚踢到角落里。

在《奥本海默》电影中,曼哈顿计划最终取得了成功。美军派出一支小分队到试验场运走组装完成的两颗原子弹——“胖子”和“小男孩”。

奥本海默像一位不放心孩子远行的母亲那样,唠唠叨叨地交待技术细节,却被一位军官不客气地打断了——“别说了,博士,现在已经由军方接管了!”

奥本海默显然是一位悲剧性人物,但是,没有他,也会有其它的科学家出来主导核弹研发——只要美国的政客需要,已经成熟的理论终究会升级为现实的核弹。

甚至,即便是美国采取了强大的封锁措施,还是没能阻止苏联很快就造出了原子弹。

美国有科学家,苏联也有。还有间谍。

奥本海默团队里的另一个著名科学家克劳斯•福克斯,就是苏联间谍,向苏联提供了所有核弹的秘密。

可以说,克劳斯•福克斯就是另外一个奥本海默,他也是德国犹太人,也是一个热爱人类和平的共产主义者,还是英国的原子弹之父。但他比奥本海默走的更远,从一开始,在为英国和美国服务的同时,就已秘密为苏联服务。

1950年2月3日,福克斯的间谍身份就已被发现,英国情报部门将之拘捕。好在,随着1952年,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由于福克斯在狱中表现良好,于1959年被提前释放出狱。

福克斯出狱后,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西方世界,都希望他能继续留下来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但都被他拒绝了,自此终身未再涉足核弹领域。

因此可以说,奥本海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代科学家们在“奥本海默时刻”的奋斗、反思与挣扎。

千百年来,那些为人类带来进步,带来火种的科学家们,都能从奥本海默的身上找到影子。近一段时间,科学界对于人工智能与“审判日”的大讨论,也能从剧中看到历史的重演。

科学家集中的谷歌就宣布:上帝的密码防线正逐渐崩溃,人工智能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但决断的权力,并不在科学家们的手里。

事实就是,美国的政客们已经拿起了上一轮的剧本,一如当年的核弹,开始让科学家们用AI训练杀人利器了。

俄乌战场上,什么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星链技术,已经像当年的理论物理一样被转化为杀人的重器。

奥本海默再一次证明,科学家(知识分子)反战是反不了的。哪怕是像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样的科技巨擘,最后还是免不了成为政客开发新式武器的工具。

“火种”本无正邪,善恶自在人心。相比毁天灭地的蘑菇云,真正的威胁,还是那些手握着超级重器的政客。

如果人类,尤其是那些位于人类食物链顶端的政客们,不改变自私贪婪,人类的毁灭,将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于无声处听惊雷。

历史的循环,好让人无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