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居胜红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居胜红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居胜红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文章题目为“Recruiting T-Cells toward the Brain for Enhanced Glioblastoma Immunotherapeutic Efficacy by Co-Delivery of Cytokines and Immune Checkpoint Antibodies with Macrophage-Membrane-Camouflaged Nanovesicles”。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类巨噬细胞囊泡,该囊泡共递送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aPD-L1),以激活免疫微环境增强GBM免疫治疗效果。该研究有望为脑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徐晓璇,通讯作者是东南大学居胜红教授和谢金兵教授。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资助。

据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广阔,但治疗效果有限,这主要因为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和GBM血瘤屏障(BTB)的抗体通透性有限。

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是一种强效的抗肿瘤治疗性细胞因子,可通过向脑募集T细胞以增加肿瘤细胞对CPI的反应性,有效增强抗PD-L1抗体(aPD-L1)对GBM的治疗作用。然而,因为细胞因子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短、治疗窗口窄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其应用严重受限。研究表明,聚合物支架、水凝胶或微米级/纳米级粒子可作为载体递送细胞因子或抗体等大分子蛋白质,但其载药量和传递效率有限。近年来,基于细胞膜的仿生生物纳米粒子表现出显著的肿瘤靶向能力,且具有调控TME的能力,在抗GBM免疫治疗方面前景广阔。

图1.本研究合成的纳米囊泡图示

图2. 体外实验显示,A2-MPC实现了对aPD-L1的高效跨BTB递送;体内实验显示,A2-MPC组小鼠脑内aPD-L1显著富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图3. A2-MPC有效激活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提高CD8+T细胞的浸润,并具有刺激长期免疫记忆的效果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纳米囊泡A2-MPC(图1),其利用巨噬细胞膜的天然靶向性和血管肽-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结合所启动的转运机制穿过BTB。在酸性pH的刺激下,CXCL10从A2-MPC中释放以募集细胞毒性T细胞。在此基础上aPD-L1阻断PD-L1/PD-1轴,以实现有效的T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编辑刘敏 编审程守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