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刊速览】潘振东:位错强化开发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位错强化开发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潘振东,吴昆,赵向东,林媛,张文康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3)

01

摘 要

为了满足高速电机转子对硅钢材料的力学要求,在实验室开发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以期对大生产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采用一次冷轧法和二次冷轧法两条工艺路线,使合金成分为3%Si-0.8%Al的试验钢退火板保留未再结晶组织,即用位错强化方法开发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一次冷轧法开发的500、600 MPa级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磁极化强度J5 000可分别达到1.66、1.61 T。其中,退火工艺为675 ℃-4 min时,产品再结晶分数为81.2%,屈服强度Rp0.2为542 MPa;退火工艺为650 ℃-2 min时,再结晶分数为30.3%,屈服强度Rp0.2为656 MPa。二次冷轧法开发的600 MPa级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为650 ℃-2 min时,产品再结晶分数为30.7%,屈服强度Rp0.2为642 MPa;磁极化强度J5 000较一次冷轧600 MPa级产品提高约0.04 T,达到1.65 T;产品综合性能水平与日本制铁35HXT590T相当。试验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625 ℃。退火工艺为700 ℃-4 min时产品组织再结晶完全。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产品再结晶分数逐渐变大,产品力学强度、铁损单调下降,磁极化强度单调上升。退火温度从525 ℃到725 ℃,产品磁极化强度J1 500提升了0.331 T,J5 000提升了0.143 T,即低场磁极化强度的提升幅度更大。退火工艺不同,产品再结晶分数会有较大差异,从而对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大生产试制超高强硅钢,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退火温度和时间,才能确保产品组织和性能的稳定。

02

关 键 词

高强度; 无取向硅钢; 位错强化; 未再结晶; 600 MPa级

03

引 言

硅钢是电力、国防以及军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材料。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一直是硅钢领域研究的重点,人们对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的研究并不多。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电机的能效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机设计转速向高速化发展,电机转子则需要使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常规工艺下,最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如35W210)的轧向屈服强度Rp0.2、抗拉强度Rm的典型值为420、550 MPa。本文所指的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是指屈服强度Rp0.2大于500 MPa的产品。

日本各大钢企对超高强硅钢的研究较早。日本制铁的硅钢产品说明书中,有形成系列的超高强度硅钢产品,其产品特点是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特别是0.35 mm厚顶级牌号,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以上,磁感B50典型值仍高达1.63 T。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及部分钢企近十年加快了超高强度硅钢的研发速度,宝钢、太钢、首钢也发布了相关产品,产品的屈服强度级别主要为500级、600 MPa级。

在常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基础上,继续提高硅含量,强度提升的幅度很有限,且易导致热轧边裂、冷轧断带等突出的生产问题。本文通过使成品残留未再结晶组织,开发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研究了生产工艺、成品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实验室开发成功500、600 MPa级产品,并预判更高强度级别产品的开发路线,以期对大生产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04

精 选 图 表

05

结 论

(1)3%Si-0.8%Al试验成分,使用一次冷轧工艺路线,通过使成品保留未再结晶组织,开发的500、600 MPa级超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磁极化强度J5 000可分别达到1.66、1.61 T。其中,退火工艺为675 ℃-4 min时,产品再结晶分数为81.2%,屈服强度Rp0.2为542 MPa;退火工艺为650 ℃-2 min时,再结晶分数为30.3%,屈服强度Rp0.2为656 MPa。

(2)3%Si-0.8%Al试验成分,使用二次冷轧工艺路线,退火工艺650 ℃-2 min下,产品再结晶分数为30.7%,屈服强度Rp0.2为642 MPa;J5 000较一次冷轧600 MPa级产品提高约0.04 T,达到1.65 T;产品综合性能水平与日本制铁35HXT590T相当。

(3)对硅钢冷轧板退火,在组织再结晶状况逐渐趋于完善的过程中,成品铁损呈逐步降低趋势,磁极化强度呈逐步上升趋势,力学强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低场磁极化强度(如J1 500)的提升幅度大于高场磁极化强度(如J5 000)的提升幅度。退火温度从525 ℃到725 ℃,J1 500提升了0.331 T,J5 000提升了0.143 T。600 MPa级超高强硅钢J1 500已大于1.4 T,可以满足电机转子的设计需求。

(4)使用未再结晶组织的位错强化方法,未再结晶组织含量的变化会对产品力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生产试制超高强硅钢,较常规无取向硅钢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退火温度和时间,才能确保产品组织和性能的稳定。

(5)对更高强度级别产品的开发路线进行预判,认为使用二次冷轧工艺路线的位错强化方法,并探索添加可同时提高磁极化强度和力学的镍元素,或可开发出与日本制铁35HXT680T、35HXT780T性能相近的700、800 MPa级超高强硅钢产品。

来源:《钢铁》2023年第3期

END

往期精彩回顾

1.2022年度《钢铁》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名单及2022年评选的优秀论文TOP15

2.2022年度《中国冶金》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名单及2020年优秀论文TOP15

3.2022年度《连铸》优秀编委、优秀青年编委、优秀审稿专家、优秀特邀主编名单及2020年优秀论文TOP5

4.《钢铁》2023年献礼东大百年华诞“钢铁关键共性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5.【征稿通知】《连铸》2023年“连铸坯冶金缺陷控制技术”专刊

6. 《连铸》期刊扩展影响因子创历史新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