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到众泰的消息还是在去年9月,江苏深商确认20亿元接盘众泰汽车。

之后的整整一年里,众泰汽车再无新的消息。

10月18日,沉寂多时的众泰汽车发布关于汽车整车复产情况的公告,宣布计划于2022年10月20日在永康基地下线第一批复产的T300车型,并举行下线仪式。消息一出,连众泰的股价都连拉了两个涨停。

众泰复产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些年倒下的汽车品牌有很多:除了众泰,华泰、宝沃、华晨都相继破产倒闭。新能源领域就更不用说了,长江、拜腾、赛麟等等,几乎是泥沙俱下,破产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可能在这其中,谁也没想到最后能够成功重整并且复活的居然是众泰。

所以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众泰复产都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但是,在高兴之余,另外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是:现在的中国车市是否还需要一个“众泰”?

众泰汽车当初成功的关键词是模仿和低价。靠着无底线的抄袭豪车造型,再打出一个低到让人心动的价格,众泰汽车在2016年创造了33.31万辆的销售成绩。

但是到了2018年,正是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时候,长安、吉利们凭借着更加原创新潮的设计、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赢得市场青睐。众泰汽车的这套模仿+低价的组合拳开始不灵光了。哪怕是小镇青年们也开始不再接受山寨、低价且质量差的产品,更何况当时的众泰还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

于是,众泰的销量开始直线下滑。消费者唯一能记住的只有“保时泰”、“皮尺部”这些梗。

而如今众泰“复活”,首款复产的车型依旧是2017年上市的T300的改款。毫无疑问,这款车型依旧还会是走低价的路线。但是,2022年的消费者还会接受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众泰吗?可能性不大。

市场已经不需要一个低价山寨的众泰。今时今日,国潮崛起,国产品牌纷纷向上突破。突破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产品设计、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众泰如果需要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势必首先需要扭转人们对其品牌的固有印象,这并不容易。

当然,T300只是一个开始,众泰接下来的策略是搞新能源。

从众泰此前发布的重整全新运营方案公告中可以了解到,公司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方针为纲领。短期计划恢复优化传统汽车业务、布局网约车和微型电动车市场等;长期计划以收购、合资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那么,还是同样的问题:即使是在被视为未来趋势的电动车市场,又是否还需要一个“众泰”?

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众泰就有意往新能源方向转型,当时募投推进了含有29个子项目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也掌握了一批新能源方面的专利技术。

但众所周知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传统国产品牌中,比亚迪以碾压性的优势在领跑,其他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追赶;新势力第一阵营的蔚小理已经在3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脚跟,第二阵营零跑、哪吒正在15-20万元市场积蓄力量;在10万元以下的微型电动车市场,还有五菱宏光MINI EV近乎无敌的存在。更勿论还有以小米为代表的一大批正在路上的造车新势力。

这些品牌已经培育起了消费者对于各级别新能源车的认知。众泰想要进入这个市场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难度。换言之,在这样一个已经新能源品牌琳琅满目的市场里,众泰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来看,布局网约车市场,是不少新能源车企早期惯用的手法,进入微型电动车市场,本质上依旧还是企图走低价低质路线。这个思路倒是和现在同样处在困难期的宝能汽车颇为相似。

而长期计划中的通过收购、合资布局构建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才更像是控股方江苏深商借众泰这个“壳”,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想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得让众泰复产。

所以,众泰复产是好事,但众泰确实没必要“复活”了。

(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