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顶级科学家VS人文嘉宾,漫谈节目《不要回答》点燃科幻热情

原标题:顶级科学家VS人文嘉宾,漫谈节目《不要回答》点燃科幻热情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有一个著名片段:高阶文明三体人1379号监听员选择触犯三体法律,隐瞒地球信号,向地球发出“不要回答!”警告,试图帮助地球逃脱被三体文明绞杀的命运。

假如真的收到高阶文明发来的信号,人类如何应对?

最近,由优酷和三体宇宙联合出品的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上线。该节目以《三体》宇宙观为原点,“在未来之境,论现实之题”,以期对“不要回答”的警示做出严肃、深入、独立的思考。

在节目中,知名导演贾樟柯担任“未来探索科科长”,小说家刘慈欣化身“未来顾问”,以科幻小片为由头,邀请作为“未来研究员”的各领域科学家及人文嘉宾共同展开对未来的畅想。节目共八期,涉及火星移民、大数据下的婚恋、数字克隆、虚拟演员等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

缘起于《三体》这部伟大的作品

优酷文化频道制片人杨舟透露,优酷文化很早就和三体宇宙建立了联系,希望以《三体》这部伟大的作品为发想,做一个无脚本类的节目内容。

“我是一个《三体》迷,看这个书非常早了。我觉得核心在于大家会认可《三体》中所呈现的科幻思维,或者说对人类未来思考的价值,这在创作无脚本类的节目内容时是极其可贵的一个精神内核,可以说是我们创作这个节目的缘起。”杨舟告诉南都记者。

《不要回答》虽然以《三体》为由头,但却并没有过多地涉及书中的情节内容,反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现实生活。杨舟表示,在实际演进的过程中,如果话题更垂直地围绕《三体》展开,也许更对《三体》迷或科幻迷的胃口,但那可能不是节目组最想要做的事情。“逐渐地我们决心把它的圈扩展一些,用作品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容器,把大家对未来的思考、探索,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的共鸣点纳入进来,进入一个新的形态的节目的创作。”

在《不要回答》里,大刘毫无疑问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他的身份既是节目嘉宾,也是“未来顾问”。在首期节目中,大刘果然金句频出,赢得了许多观众迷点赞。

谈及与大刘的合作,杨舟表示:“他在整个选题的摘取上、策划上给到了节目组非常好的建议和鼓励。”《三体》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但在《不要回答》里,刘慈欣和节目组一样,更加看重的是话题的延展性,即跟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如何产生密切联动。

而《三体》作为桥梁,可以助力《不要回答》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杨舟说:“如果有这个荣幸,节目一直做下去,它能够去探讨一些各种各样的实时的在发展中的科技话题,我觉得是节目本身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题材导演的温暖视角

但这并非一个纯硬核科幻类综艺节目,《不要回答》总导演丁琪介绍到,节目的立意是科技跟人文的结合,在一个“近科幻”的想象下,讨论未来的3-5年里,科技的发展会给整个人的系统、整个社会的系统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反思。

作为“未来探索科科长”,嘉宾主持贾樟柯导演的主张特别契合于节目的人文视角。丁琪说:“我们聊科幻,眼睛看向前面的时候,他会关注谁被落在了后边,他是想回头看看,在科幻变成现实的那天哪些人会消失,哪些工种会消失,那些消失的人或工种他们会经历怎样的改变?”

节目制作前丁琪与贾樟柯沟通,后者谈到迄今为止觉得最科幻的一件事情就是“网络购物”。在贾樟柯上初中的年代,英语课上学过一篇“科幻文章”,讲的就是未来有了internet,大家可以在computer上去购物,一键下单,东西就给送到家。那个时候,他家甚至还没有通高速公路,可没过多少年,我们就已生活在一个网络购物的时代。“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又陌生又现实的感觉,”丁琪说。因此,贾樟柯希望在《不要回答》里谈论的,一方面是近未来的科技方面的进展,但一方面又是在我们身边的,与生活特别切近的东西。

“这种不由你个人决定的未来,在它一定会来的情况下,我们做好准备了吗?”这是《不要回答》向观众抛出的问题。

杨舟也告诉南都记者,贾樟柯导演其实是“向后看的人”,“他关注过去的人,不是对过往的怀念,而是出于对人的真实的关怀”。据杨舟透露,当初决定选择贾樟柯来担任嘉宾主持,节目组非常兴奋,因为这当中有一种鲜明的反差感。中国最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能够在《不要回答》里上天入地地聊科幻,“这件事情我们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可能性,是一个潜能”。

科学家与人文嘉宾的脑力激荡

在嘉宾的设置上,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顶尖的科技行业最前沿的科学家和一位人文类的嘉宾进行对话。比如在7月18日上线的首期节目中,除了贾樟柯和大刘以外,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与当代著名艺术家徐冰对火星移民展开多维度的探讨。7月25日的第二期节目,则由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和演员王子文担任“未来研究员“,共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爱情参数”。

谈及嘉宾的选择,杨舟坦言:“我们想找的是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且表达能量非常好的人文学者,或者也不能叫人文学者,是更偏人文的嘉宾。像第二期聊相对柔软的爱情的话题,王子文在这个方向上,我觉得是当代女性的一个代表,而且她的表达也是非常有趣和大胆的,所以她也能够去成为一个很好的支撑。”

据杨舟透露,在后续的节目里,节目组请到了刘擎从哲学层面聊数字克隆,许知远从人文角度聊人工在智能,这些嘉宾非常强的输出色彩,将与科学家产生鲜明的对撞。

出现在节目上的科学大咖则都是专业领域里的翘楚。“他们是脚踏实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其中也有很多嘉宾,像李笛、韩璧丞这些老师,他们是非常相信‘科技向善’这件事情的,他们聊到这件事情眼睛里是有光的。”杨舟说。

事实上,科学家们的加盟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谈话节目的视听效果。丁琪剧透到,在后期节目里,有一位脑机结合领域的专家现场给刘擎老师戴了一个手环,做了简单的调试之后,这个手环可以远程操控机械手臂。“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手一动,机械手臂也就跟着动,他手一张开,机械手臂也可以张开,这是服务于残疾人士的一个装置。像这种东西当你眼见它在动的时候,带来的震撼和感慨确实是不一样的。”

点燃人们对科幻的热情

近来,科幻或者科技前沿领域的话题屡屡破圈,极易受到全民关注。谈及非同寻常的科幻热,杨舟认为,此前大家在影视层面对科幻的爱好,停留在“大特效”带来的视觉冲突或视觉震撼上。而最近几年,由于科幻思维的建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科幻作品里人性的变化,这是科幻热在另一个层面上的打开。

“因为一方面,电影工业的成熟大特效并不是一个特别稀缺的事情了,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展,大家开始思考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人性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人类因为自我保护也好,因为谨慎、害怕或不安也好,带来的那种强大的思考动力,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估量的。”杨舟说。

而在丁琪看来,科幻热的底层原因是人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想象。“疫情之后,大家都有点被困住了”,而人在被困住的时候,总需要一些超越于自身现实之外的东西给心灵带来鼓舞与慰藉。

丁琪说,看到脑机结合戴一个手环,残疾人也可以去优雅的弹钢琴的时候,你会觉得真棒。看到科学家用脑机干预技术让自闭症的小孩开口说话,孩子的妈妈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而作为观众,当我们目睹这样一些科学家的时候,也会觉得很有温度,那种希望,那种正能量确实是油然而生的。

“我们在做这个节目的策划时最终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它能够有温度,体现出一些温暖的色彩。我们在跟嘉宾做前期调研,对他们了解的过程当中,也切切实实受到了一帮赤诚的科学家们,他们在做的这种科技向善的事情,这件事情非常打动我们。所以,回到这个节目,我们其实希望它能够像一个小火苗,点燃人们对科幻的热情。”丁琪说。

南都记者 黄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