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碳阻迹原创】“限塑令”14年仍难执行!循环再生塑料或成“救星”?

原标题:【碳阻迹原创】“限塑令”14年仍难执行!循环再生塑料或成“救星”?

继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第一部分“物理科学基础”之后,2022年2月27日,IPCC发布了最终版AR6报告的第二部分“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这份庞大的文件长达3600多页,它以令人沮丧的细节记录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和近期气候变暖如何导致了一些不可逆转的影响,以及我们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选择。

该报告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以实现可持续和气候适应性强的未来。给所有人提供一个宜居和可持续未来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宽裕了。

1

落地已久“限塑令”执行并不乐观

那么,我们现在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呢?以一个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塑料袋来分析,根据《巴黎协定》将全球温升控制限制在1.5°C的目标,到2050年,与塑料生产、使用和处置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到允许排放的15%。

当前,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焦点问题。

2022年是限塑令“落地”的第十四个年头。那么,我国在控制塑料生产和使用方面做得如何?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是我国最早的“限塑令”。根据NGO组织“零废弃联盟”在2018年发布的《“十年限塑令”———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发现在调研的1,101家线下门店中,有979家提供塑料袋,而做到完全合规、厚度达标、收费三项要求的门店只有89家,仅占9.1%。

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且明码标价和列入凭证,亦即遵守“限塑令”所有规定的门店只有36家,仅占3.7%。有偿使用制度在农贸市场形同虚设,与“限塑”要求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落地已久的我国“限塑令”执行并不乐观。

此外,根据文献《国内外合成树脂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的统计数据,从2012年至2017年,中国合成树脂的年产量逐年提高,2017年总产量达到8,377.8万吨;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完成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17万吨。由此推断,近年来中国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年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左右。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有关中国再生塑料颗粒行业产量情况数据分析的研究结果,2019年中国再生塑料总产量为1,402万吨,再生塑料与原生塑料的比例为1:5.7,再生塑料替代原生塑料的比率约为15%,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们每年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生产原生塑料。

2

双管齐下,国内外共同推进“限塑”

针对“塑料”难禁也难回收的问题,国内相关部门为新的限塑行动指明了方向。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此“限塑新政”改变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解为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治理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从多角度、多领域同时发力,旨在解决由我国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

放眼国际,不少国家升级“限塑令”,旨在让塑料“无处遁形” 。但也有部分国家认为,相比“禁塑”,建立有效、综合的废弃物管理体系更有价值。如日本、新加坡就正大力推行废物回收,塑料资源循环等新规。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环境大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旨在2024年之前消除塑料污染,并缔结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决议涉及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和处置。我国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各种环保会议,必然会促成有约束力的协议签署。

可以预见,在国内、国际的双重驱动力的作用之下,我国在“限塑、禁塑”方面的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对于生产者而言,大力推进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是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塑料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此外,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循环产业和塑料再生品的减排量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目前,碳阻迹一体化碳管理云平台已经推出“再生塑料”行业版,基于再生塑料减排方法学,可以对城市固体废物中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的减排数据进行自动化汇总、计算、分析并一键生成核算报告。以典型的洗衣液瓶身产品为例,和原生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瓶身相比,采用50%再生HDPE瓶身的产品碳足迹可降低25 %以上。未来,碳阻迹希望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塑料减污降碳的光荣事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