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破解?德阳“海川云服”值得借鉴

原标题: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破解?德阳“海川云服”值得借鉴

近日,“德阳首个本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海川云服”正式上线,进入试运行。”这与我们常常看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的出处有一些不同,它来自于政府主导的本土区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没有商业气息,却带有浓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意味,这种意味是政府职能转型的数字化服务之意,是助推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味。

中小企业受行业准入、融资受限、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等因素制约,其生存能力本身就较弱,受本次新冠疫情的影响,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匮乏、市场订单减少、原材料成本增加等问题加剧暴露,中小企业在“后疫情”时期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开启数字化转型发展道路?德阳本土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出现,正给予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政府主导扶持作用的良好典范。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正面临困境

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据2021年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公布: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据相关机构就2608家中小型制造企业数据作为样本,通过人员(组织战略、人员技能)、技术(数据、集成、信息安全)、资源(装备、网络)、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4个维度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8%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自动化和可视化特征显著。仅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究其原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数字化转型应用人才。众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甚至据调查:有89%的中小企业针对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规划。但是对于人才平台有限的小中企业来说,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水平普遍不高,40%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基于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标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23%的企业实现了关键业务系统间的集成,仅有5%的企业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三是转型成本高,企业投融资渠道有限。根据数据统计,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仅有12%的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而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在难以利用资金杠杆和借助专项扶持的基础上,靠企业自身的资本投入几乎难以为继。因此企业自身“造血”机能偏弱,外部“输血”机制滞后,是造成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的重要因素。

四是信息化管理资源投入不足。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中小企业办公网络平均覆盖率到89%,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装备应用比例为45%,设备联网率为35%,生产过程信息系统覆盖占比为40%。中小企业在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等资源配置方面投入对比大型企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以上四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使得小中企业特别是当前疫情形势不明朗,开工不足的前提下,缺乏资金和动力去进行数字化转型投入。当然正因为此,实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发展,为企业建立广泛的信息化管理与平台增值效应,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

“海川云服”以服务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于2021年11月初,德阳首个本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海川云服”正式上线,进入试运行。作为一家区域性政府搭建平台,给当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哪些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面向广大企业免费开放,企业可登录注册使用。该平台设企业服务、政策查询、应用中心、投融资等板块,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线上政务服务。该平台的运行旨在运用“互联网+政务大数据”的思维,打通政策落地的痛点、堵点和断点,面向企业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政策更加精准、让服务更有温度。面对疫情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海川云服”平台的诞生引导多数企业把业务流程转移到线上,踏上了企业办公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之路。

早在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当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一线城市向集中了多数的中小企业的三四线县域进行渗透,成为中国后疫情时代突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所在。如何推进县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区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德阳“海川云服”平台给予我们更多的发展思考。

一是以平台赋能传统产业,围绕企业发展多种的困境,以政府主导推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增强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共享资源和转型“造血”能力,在重点领域实现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敢转、不会转、不善转、不能转的问题。

二是推动县域数字化生态构建能力。以县域政府为主要承载,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在有限范围内打通产业的“数据孤岛”,有效服务区域企业的同时,扩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态。

三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搭台,破除企业缺乏数字化基础的局面。在政策与平台服务上突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异化策略,走暖心服务之路。

四是助力完善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区域政府主导支持下,一方面推进5G、IPV6、工业无线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本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构筑支撑底座;另一方面,在本土信息化企业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积极衔接与腾讯、阿里、浪潮等外部优势力量,加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电商交易中心等重点共性基础设施的假设,提升数字化产业承载能力。

从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目前已完成100余个平台建设,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套。从数据上来看,数量很多,但是能够真正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企业则集中在汽车、化工等一些高产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对于正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万千中小企业,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什么,正是区域政府搭建免费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契合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入口所需,对企业上平台上云进行良性引导,实现区域金融、技术、市场、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协同发展。德阳“海川云服”的推出,其意义不止是助力区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是彰显了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起点的正确打开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