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赋能乡村振兴,文化科技融合如何发力?

原标题:赋能乡村振兴,文化科技融合如何发力?

当下,数字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越来越密集,产生多元碰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的原则——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着力于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等文旅、文化科技融合的赋能项目。

中央网信办等机构联合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也提出数字技术能够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有望实现5G网络在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信息惠民服务深化。

这些政策指向十分明朗,一方面为乡村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好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则加大资源投入,多角度、多层面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搭建乡村文化生产与传播平台,加快参与乡村数字精品内容创作、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化与品牌IP打造,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当下,数字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越来越密集,产生多元碰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乡村振兴该如何理解、如何发展?

内生式本地农业发展模式,

更加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区别于欧美国由少数人占据大量优质土地而实现的「规模化大农场」模式。或依靠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完成资源财富转换为农业财富的模式。

基于本地传统文化,探寻更加适合于当地风土、人文的「内生式本地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品牌和产业,更加适合我国国情。

*内生式:或称内生性。内生式发展,指以当地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等作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立性、最大化区域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

由「农」到「乡」的转变,是由「农村」到「城乡」的格局之变。只要城市在发展,必然是以乡村人口减少为代价的。城市反哺乡村,工业、科技反哺农业所形成的城乡互动,才是乡村振兴的出路。

从盘活文化积淀,到转化经济动能。

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鼓励培育乡村智慧旅游、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营造乡村良好生态,是乡村数字建设的基础。

当前,许多乡镇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凸显地域文化、承载乡村价值。

以“数字基建”催生乡村发展

为农村打造“数字大脑”

2020年5月,四川联通和南充市政府签署“数字南充”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6月,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南部县八尔湖数字乡村项目。

5G、4K/8K超高清、VR/AR、全息互动投影……在这里,人们能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集乡村振兴大数据服务、数字文娱体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也是数字文化激活乡村风物的典型。

在位于象山的半岛农业星创天地的展示大厅,大屏上展示着由“三农”驾驶舱、智能应用、数据中枢、多模式组网、物联感知等模块构成的农业农村“数字大脑”

该平台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汇聚、分析并整合了包括柑橘、梭子蟹、浙东白鹅等当地特色产业的链数据、农业环境、农情信息、农机数据、种苗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农户服务数据等。

虚拟现实技术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去年,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平台项目在湖北大学进行成果汇报。茅古斯舞、摆手舞……这些土家族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传统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进行数字化设计、开发与再现?

项目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结合空间实景数据采集、数字三维建模、数字3D动画、全景数字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选取土家族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内容展演空间,以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传统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内容设计、开发与创作,最终展示与传播。

在2019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有着“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美誉的浙江庆元县,借用VR技术,让参展嘉宾们在现场体验了一把“飞阅”,颇为引人瞩目。

带来这一作品的是上海艺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该作品共分为“漫步梦幻廊桥山谷”“飞跃生态环境第一县”“全景平台带走一座城”“全息廊桥影像”“裸眼3D廊桥及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地展示”等,成为丽水馆的一大亮点。

除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乡村建设发力,元宇宙概念与农业农村的结合,也或将为农耕文明的新展现形式,并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为消费者走进乡村提供更直观、更沉浸的体验。

在农业元宇宙当中,虚拟人和农产品都可被打造成独特的IP,农产品以此获得品牌与文化赋能,产生超过物质本身的消费价值。

虚拟主播代言乡村风貌

参与农业元宇宙建设

虚拟主播兰卿,她的幕后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群学生。而兰卿的由来,则与杭电卢红伟副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富阳上官球拍产业有关。

上官乡球拍企业就有400多家。但这些年来,上官乡也受困于产品结构单一、层次偏中低之苦。

卢红伟带领他的羽毛球拍研发团队,尝试用虚拟主播形式展现乡村风貌。他们确立了小萝莉兰卿为虚拟主播的人设,从人物线稿设计,上色,建模,配音,到视频录制剪辑,全部由团队自己完成。兰卿这个“乡村振兴代言人”,目前已经在快手上线。

广东推出首个农业虚拟人物“小柑妹”,在农业领域掀起新热潮,同时打开互联网企业参与农业元宇宙建设的全新思路。

广东探路农业元宇宙已有一段时间,属全国首创。

2021年11月8日,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南方农村报开始立项开发首个农业元宇宙,联合国内顶尖虚拟技术团队,组建了农业元宇宙开发组。

农业元宇宙开发组集结的策划和技术团队,包括网红虚拟人Aimée的技术专家、平行数娱CEO等专业大咖。

虚拟人就像是一座从农业迅速通往元宇宙的桥梁,而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关注到哪些更多元的场景来赋能乡村+元宇宙的结合?

以高品质的影视、书籍、游戏、动漫、音乐等产品为依托,扩大社会影响力。不少企业已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项目打造、数字IP提炼等多种形式,刺激文旅消费,利用新文娱场景,如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取得了一定成效。

沉浸式实景非遗“剧本杀”

日前,一场实景非遗剧本杀《纱灯秘境》在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内火热进行。非遗、实景、古镇、古装、穿越、沉浸式所有剧本杀大热的元素都汇聚在了一起。

《纱灯秘境》是由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指导,甘肃西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青松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柚子青年项目组联合创作的西北首个大型沉浸式实景非遗剧本杀。

除了实景搜证、沙盒推理之外,非遗体验也是《纱灯秘境》的一大亮点。游客在探索过程中不仅可以观看环县皮影,更有多项非遗体验:制作纱灯,品鉴洮砚、裁剪定西剪纸、投壶、射箭以及砸搅团等等。

游戏+文旅+电商

线上领略民族风情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挖掘彭水独特的民族、文旅和生态资源。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推出了IP场景彭水“苗乡欢乐茶馆”。

该项目创新采用“游戏+文旅+电商”的模式,将彭水地域风貌植入《和平精英》《欢乐斗地主》《欢乐麻将》游戏场景,实现每天千万人次开展“云游式”体验,让玩家在线上领略彭水的壮美山河与民族风情。

同时,腾讯还通过主办设计大赛,依托游戏IP打造联名非遗文创、农产品,并联合电商平台,导流拓展销路。

据统计,相关专题馆上线首周访客就突破800万人次,带货直播吸引超500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是相应产品过去一年在主流电商平台销量的3倍。

动漫文创刺激乡村新动力

万物有灵(重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利用耗时五年时间打造而成的国内首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题材,以“美丽中国”为话题的动画片——《绿绿星球》,将上千个农特产品拟人化创作,构建了动漫文创类农特产品大数据库,用动漫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用动漫IP为农特产品提档升级。

多元场景托起了农村电商、旅游的新业态基础,那么在实践上我们可以借鉴到哪些发力的亮点?

5G时代的智能媒介技术,另不少地方好企业届时推动了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乡村化实践。着力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将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化形象植入数字文化产业链。同时,搭建旅游新零售电商平台,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智能媒介植入休闲旅游

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

随着广州旅游文化特色村体系不断完善,以周边跟团游、自驾游、自由行等方式探访文化特色村的游客不断增加。其中,“山居”民宿、赏花摘果、农耕研学等绿色、健康的休闲体验活动备受青睐。

岭南印象园推出五一主题活动

通过乡村旅游季活动,邀请网红博主、旅游达人、摄影爱好者、媒体代表前往广州乡村深度采风,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乡村之美,“边游边解说”的方式带领游客“云游”。

据悉,南沙区举办“黄阁烧肉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亲子课堂体验活动,市民游客通过活动了解到黄阁烧肉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和风味特色,甚至亲身体验烧肉全过程。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被乡村的文化、风貌与生活吸引,带动乡村游火爆。如何让更多人看到风景的同时,打造特色产业,构建独具一格的符号,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在资源挖掘方面,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非遗+产业”,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

战旗村作为全国赫赫有名的“明星村”,不少人每年都会来此走上一走,旅游、考察、研学,亦或是单纯的漫步田园、踏青放空。

2018年以后,战旗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文旅综合体“乡村十八坊”,向游客集中展示战旗村工匠的“十八般武艺”。那一条曲折的巷子,串联起了布鞋店、酱园、豆瓣坊、辣椒坊、蜀绣坊、竹编坊等承载着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的巴蜀工坊,也串起了村民们的致富经。

近年来,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加大对传统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万涧村是皖西南传统特色村落,有着特色古民居30余处,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底蕴,但仍面临着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题。2018年12月,万涧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工作也随之展开。

黄梅戏、花灯、造纸……当地政府联动新媒体平台,记录下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获得了众多网友点赞,也引来了乡村规划师,将创意带进了乡村建设,让村民享受新发展理念的实惠。

关于未来

随着踏青赏花、民宿度假、非遗体验、郊野露营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多地在假期推出系列特色产品,本地游、乡村游和精致露营等户外活动成为市民群众首选。

文旅刺激新消费场景,是乡村建设的未来方向。

目前乡村文化产业基础仍比较薄弱,面临发展规模较小、人才资金缺乏、市场信息闭塞等短板。充分挖掘、发挥乡村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等特色,撬动城乡互动,才能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智能媒介不断弥合城乡缝隙与时空区隔,建构了数字化双向互动通道,人们通过具象且直观的方式接触、认知与传播着乡村文化。

同时,在投融资方面,需给予数字文化企业充分的政策支持,为文化创意产业夯实基础。政府作为主要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成为政策制定者、资源保障者及实施引导者。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ruJUmHudj1SYgfBU2OyIwg中国旅游报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28514.html《新一轮乡村振兴再出发,区块链如何发力?》

https://mp.weixin.qq.com/s/ATvbEM_TBIysurpyUR-Pnw《乡村振兴怎么做?日本乡村振兴的「四大金刚」借鉴》

内容来源: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