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学术头条:《科学》刊登我国脑机接口新技术,清华大学研发出唇语解读系统,2060年全球对沙子的需求将飙升45%

原标题:学术头条:《科学》刊登我国脑机接口新技术,清华大学研发出唇语解读系统,2060年全球对沙子的需求将飙升45%

学术头条:《科学》刊登我国脑机接口新技术,清华大学研发出唇语解读系统,2060年全球对沙子的需求将飙升45%

从羊驼身上,科学家获得了新冠治疗方法

南极地区一冰架崩解 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

气温异常升高影响,南极地区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国南极考察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罗布·拉特说,气候变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国、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本月18日测得零下11.5摄氏度气温,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40摄氏度。

《科学》杂志刊登我国脑机接口新技术

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新突破,日前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这项突破是一种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研发,是提高手术精准度、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将仅有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通过手术放到大脑上,帮助医生更精确“看”到大脑内部神经等,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大脑功能。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贾旺:在肌肉神经无法重新再生的情况下,利用脑机接口从脑子里面把这个命令取出来。通过芯片计算以后,发送到瘫痪的肢体上去,让他重新恢复运动,未来才能够使瘫痪的患者重新站立。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天舟二号在轨运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应用试验。目前,飞船状态良好,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

嫦娥五号最新月壤研究成果发布 已测定40余种化学元素含量

近日,中核集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团队利用核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准确测定了月壤样品中40多种元素的含量。此次科研团队通过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嫦娥五号所采集的月球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与地球样品存在很大差异。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在合肥交付启用

3月26日上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交付启用。据了解,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首个落户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CRAFT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分为主体工程和园区工程。园区的顺利交付启用是其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础。该设施全面建成后将是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聚变工程堆核心部件的研发和聚变工程堆的建设保驾护航。

《天山维管植物名录》出版 天山山系跨国界植物资源“摸清家底”

25日,“天山植物多样性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植物学会组织新疆植物学界专家联合编撰的《天山维管植名录》付梓出版。该书将为长约2500公里的天山山系摸清跨国界植物资源“家底”,也将为该山系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3D打印药物获FDA临床试验批准 有望实现精准释药

近日,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药物产品T20已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批准(IND)。这是三迭纪在FDA获批的第二个IND,也是全球第三款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的3D打印药物产品。据三迭纪公司介绍,他们首先根据优化的目标药代动力学曲线,应用基于生理学的生物药剂学模型,根据文献人体参数,计算出体内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目标释放曲线。然后根据该目标释放曲线,使用热熔挤出沉积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备含有多腔室的药物结构制剂,实现释药的“3R”精准控制,即药物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递送到人体正确的胃肠道部位,使得药物被有效吸收。

山东新批筹建3家省级实验室

3月25日,烟台新药创制、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3家拟新建省实验室获山东省政府批准筹建。加上此前已启动筹建的6家省实验室,山东省启动筹建的省实验室数量达到了9家。

现代动物或源于云南澄江浅水三角洲

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许多现存动物物种的祖先可能生活在中国云南澄江的一个浅水三角洲。在那里,科学家发现了250多种化石,包括各种蠕虫、节肢动物(现存的虾、昆虫、蜘蛛、蝎子的祖先),甚至最早的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这项新研究首次发现,这些物种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受风暴洪水影响的浅海、营养丰富的三角洲。该地区现位于多山的云南省的陆地上,但研究小组研究了岩石岩芯样本,这些样本显示了过去环境中海流的证据。

德科学家研制可极度压缩光量子气体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可以极度压缩的光量子气体。他们的结果证实了量子物理核心理论的预测。这些发现还将为可测量微小的力的新型传感器指明方向。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芯片集成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首次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

科学家自主研发新化合物可抑制特定肿瘤细胞生长

HER2作为致癌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存在高表达现象,被认为是疾病治疗的有效作用靶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药学团队研究发现了自主研发的化合物CHMFL-26,能够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生长,并克服多种HER2突变耐药。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期刊《中国药理学报》。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出新颖唇语解读系统

近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智能与生物机械团队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团队合作,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唇语解读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该系统包含低成本、自供电的柔性摩擦电传感器和基于原型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型。传感器将唇部肌肉运动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解码系统,翻译成可沟通的语言。

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首批30个科研项目已征集完毕

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首批30个科研项目已征集完毕,并签订了任务书。日前,清华大学化学系、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罗三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烯胺光促E/Z互变的去消旋化反应》,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迎来今年的“开门红”。

小行星龙宫可能是“已死”的彗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于2014年发射的隼鸟2号宇宙飞船造访了小行星龙宫(Ryugu),并于2020年带回了一份样本。这项任务发现,小行星龙宫由碎石组成,外观像快速旋转的陀螺,并且富含高浓度有机物,但富含有机物不符合小行星的定义。近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一项研究认为,龙宫是一颗彗星-小行星过渡天体。

2060年全球对沙子的需求将飙升45%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表示,未来40年,人类对沙子的需求可能会激增45%。研究人员基于未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情景,并利用混凝土和玻璃的消耗,以及建筑所需的建筑面积进行建模,然后计算出,到2060年,全球建筑用沙需求将从2020年的32亿吨/年跃升至46亿吨/年,其中以非洲和亚洲地区为首。

鄂尔多斯市与清华大学签署 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合作协议

近日,鄂尔多斯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合作协议,在未来五年围绕碳中和目标,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战略咨询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持续为鄂尔多斯市导入创新资源,共同推进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双碳”创新基地和鄂尔多斯双碳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

又有学术大咖回国:成果写入物理教科书的牛谦教授加盟中科大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公益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3月24日消息:2022年3月10日,《自然通讯》刊登论文《Switching magnon chirality in artificial ferrimagnet》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牛谦,署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这说明这位著名凝聚态物理理论科学家已全职回国,加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深圳支持深圳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大鹏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建设。支持深圳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吉姆·麦克唐纳爵士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举行 北京大学携手英国高校开展高层次低碳合作

2022年3月24日下午,吉姆· 麦克唐纳爵士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暨北京大学-思克莱德大学在线会议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思克莱德大学校长吉姆· 麦克唐纳(Jim McDonald)爵士等参加。北京大学、思克莱德大学就双方下一步合作规划、落实合作备忘录细节等进行了讨论,提出携手两国顶尖高校、学术机构联合开展更广泛的合作项目,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挑战。

血液病学专家周剑峰逝世,享年56岁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周剑峰教授因为突发冠状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11:37分逝世,享年56岁。周剑峰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血液病学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精于科研,强于事业,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周剑峰教授从医30余年来,以攻坚克难、拯救病患为己任,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血液病诊疗和细胞免疫治疗平台,尤其是带领团队在CAR-T细胞治疗、EBV相关疾病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建立了相关血液疾病的精准诊疗策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