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孙永杰(本文搜狐IT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业内期待的苹果新品iPhone(iPhone6和iPhone6 Plus)及智能手表iWatch终于发布,尽管业内对于苹果此次新品的发布褒贬不一,但我们认为苹果确实从现在起已经从之前行业的引航人变成了追随者。
首先看看此次发布新品或者说仍是苹果业务(营收和利润)核心的iPhone6及iPhone6 Plus,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如果说去年的iPhone5S的64位处理器及指纹识别还是业内首创的话,那么今天的iPhone6及iPhone6 Plus除了增大的屏幕之外,已经很难给业内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仅就64位处理器及指纹识别看,今年Android阵营已有不少厂商推出此类机型。值得一提的是,从Android阵营推出的64位机型看,基本上是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可见去年苹果引以为傲的64位技术在今年不仅不再引领潮头,反而有跌下一个层次之嫌。至于说到目前智能手机产业细化比拼的屏幕、摄像头等用户较为关心的方面,iPhone6及iPhone6 Plus不仅是在跟随,而且差距还不小。总之,无论是从大的创新还是追求产品细节方面,苹果iPhone的优势正在流失。
也许在此有人会再次拿苹果的生态系统作为苹果依然是引领者的理由。其实但就数量看,目前Android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了苹果,关键是从用户的使用看,据相关统计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平均仅下载30个应用,而最常用的应用也就在4个左右,这意味着应用数量已经不是证明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强大和具备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我们并非就此否认苹果iPhone6及iPhone6 Plus会大卖,毕竟之前种种调查显示,无论是成熟还是新兴市场对于大屏手机的需求都很旺盛,而苹果的用户也希望苹果能够发布大屏iPhone。但这已然是市场趋势相当明显,且Android阵营纷纷推大屏手机之后苹果的一种被动反应。因为之前的乔布斯时代,其一直是反对大屏手机的。从这点看,除了上述的技术创新之外,苹果在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上也已经是个跟随者的角色。这恐怕对于苹果未来的发展才是最大的隐忧。
这种对于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把握的滞后也反映到了苹果发布的智能手表iWatch上。而这也是苹果CEO库克花了浓重笔墨大书特书的苹果未来新的机会和产业。先不说iWatch的发布较其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的主要对手三星晚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不久前结束的IFA2014上,摩托罗拉、LG、华硕等均发布了智能手表。但从其对于智能手表的理解看,我们认为苹果并不到位。18k金、方形表盘设计等,不知道业内看到此作何感想?
人家摩托罗拉针对自己360智能手表的圆形表盘设计还阐述了一番理念(圆形是人类对于时间固有的认知),而苹果iWatch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重要的是,当苹果在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失去先发优势之时,更应该从应用上略胜一筹才是。不过从iWatch提供的功能上看,与对手推出的智能手表相比,并无杀手级的应用。
其实早在iWatch推出之前,业内就称,iWatch可能具备的一个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够监测用户身体数据并分享给医疗机构(注意是数据的可用性分享而不是获取数据本身),这也是HealthKit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部分诊所、医院已经宣布将支持HealthKit,意味着未来医生可以在就诊时直接了解到用户的基本身体数据、心率、血糖水平甚至是慢性病史。
但问题是,HealthKit平台的覆盖将决定iWatch数据的可用性。显然,即便是在美国本土,让主流的公立、私立医院都支持HealthKit数据,将是一项非常庞大计划,需要十分繁杂的工作。如果想推广至全球其他地区,显然也不是区区几年就可以实现的。从本次发布会上看,苹果在此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这意味着初期,苹果只能在同质化的智能手表市场中与对手竞争,但其349美元的价格显然并不具备优势,且在前期的用户调查中,这个价位段可以接受的用户比例并不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苹果此次新iPhone及iWatch的发布,反映出苹果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上的滞后及这种滞后之后的仍欠缺创新的追随。尽管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惯性,仍可以在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产业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其在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已经发生改变。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