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视频:杨培芳:三次电信重组效果各不相同
曾剑秋:全业务运营无法体现差异化竞争
曾剑秋:重组将加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曾剑秋:建议中国网通独掌国内网络运营
杨培芳:电信重组无法解决一家独大问题
【搜狐IT消息】5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做客搜狐IT,就电信重组目标,意义,实现手段等问题展开探讨。
| |
以下为精彩观点摘录:
我想应该分一下层次,在基础电信运营领域应该三家最好。……将来也有可能通过继续改革开放有一些梯队方案3+N+M,我的想法一个是要加上地域性的运营商,还要加一点有特色的全国性的特殊需要的运营商。
从经验和教训来看,我们有很多可以总结,主要将来电信重组可能还要第四次,未来朝网业分离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训是过去把吉通这个品牌扔掉了,这次5合3希望保留中国网通具有国际品牌的企业,不要把这个企业的品牌再丢掉,这样品牌价值损失太巨大了。
大家应该共同想一个办法更快地过渡到实现相对三家融合业务的公司来选择他们各自的优势,最后由消费者自由选择来靠市场的力量使这个行业运行得更好,达到最后的目的,实现三家相对规模均衡的企业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往这方面迈进一步。
比如中国电信拿到C网,中国电信需要了解C网。过去中国电信将近十年做固网的业务,虽然搞过3G的业务,一下子C网来了,很多员工包括领导人可能并不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近年的发展。
关于解决一家独大的问题,除了重组之外,可能更多要依靠以后的市场管制或者不对称管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依靠更多的市场力量比如可以给一些弱小公司更多的机会,使得整个市场能够相对比较均衡。
我提倡未来如果真正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三只手的力量。这次是政府操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还有一只手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力量,包括均衡的市场需要不对称的管制也是对市场的一种引导。第三只手是社会监督,包括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共同来监督,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最终的目的,有利于行业长久的竞争力,有利于有效竞争的形成,有利于新技术新业务的拓展。
如果有3G定位跟GPS结合起来,地震震到废墟里面,除了生命探测仪还有3G手机可以发出信号。
现在全业务系统都放开了,更多的创新应该是在企业和消费者互动当中产生出一些更多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样化,这个发展空间是非常之大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甚至将来很可能引入多种成份,除了国有控股的电信企业之外,还有一些非国有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也进来,互动起来大家形成一个更好的氛围,使得整个行业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政府的力量现在还是比较强势,市场的力量慢慢也会强势起来,现在社会力量刚刚在成长。
一次改革不是说要大面积叫人下岗,这个产业发展有很多的契机,很多的业务可以去拓展,对于企业员工应该很好考虑。不要让优秀的员工流失,这个其实在前面的改革当中是有教训的,改革之后优秀的员工自己离开,有些优秀员工是被排斥走的。
在重组过程当中有很多方面应该有一些比较透明的监督的机制,而不是说完全是暗箱操作,这方面也要注意。这关系到所有员工的利益,这些员工过去做出了贡献,我们希望在透明公平的机制下公平竞岗。
每次重组都有一些情况出现,那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重组不是说大家去重新分家,把钱流入到个人的口袋里面去。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该得的得,不是通过重组把国家的钱流入到个别人的口袋里面去,这些是重组当中应该注意的。
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内部全部融合得那么好,这还得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个企业内部分工的问题,分公司、子公司都有一些差别,不能一下子变成同样的水平。
铁通有一个全国的固网网络,固网和移动网融合技术是解决目前铁通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重复固网应该说是很难维系的。
联通的C网和G网不要从物理角度分割,我曾经一直主张联通的C网和G网是不可拆的,联通的基站、机房C网和G网分拆太难了,我个人建议租赁C网,在租赁C网的基础上很好学习BT的经验。
这个重组方案宣布以后,对于我们的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希望企业很好利用这样的机遇,拿到3G牌照,做FMC,利用这样一个机会,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同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平稳快速的发展抓住机遇。
至于未来的发展,将来是不是有第四次重组,或者我们5合3方案、2合4方案等等方案都可以进行反思比较,但是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目标要明确,重组以后我们做的过程当中如何追求企业、社会对它的目标最大化,如何使我们的成本最小。
过去有的重组成本非常高,这次重组我希望尽量减少成本,尤其要有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电信重组成本如果太高昂的话,那么企业的发展会对大家不利,我们重组不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