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某眼科机构欲来沪寻找合作伙伴,联手开展某项新技术。在网上搜索许久,该机构初步锁定了沪上一家民营眼科医院,原因很简单:该医院网站上有明显的英文标识,老外先入为主打出“印象分”,其他医院则因这个小细节与机会擦肩而过。
申城正在打造亚洲医疗中心,记者发现,多家医院网站却有些美中不足,只见中文不见英文,无形中为对外交流添了一道屏障。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沪上医疗机构几乎都开出了自己的电子网站。不过,大多医院网站定位在国内同行与患者之间,具有英文标识、对外意识的并不多。记者在网上输入“SHANGHAI(上海)、HOSPITAL(医院)”字样,检索出的大多是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以及少数意识超前的民营医疗机构。而在不少知名大医院网站上,甚至连医院的英文全称也难以找到。
相比网站的本土定位,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正日趋国际化。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内,均已开出服务外国人的国际部;外国人就医所使用的医疗保险,正渐渐覆盖申城医疗机构;对外交流中的科研教学项目,更是与日俱增。利用好网站这块“门面”,对打响医院的国际知名度、扩大服务范畴,显然是条不错的途径。
有业内专家建议:上海集聚国内知名医院,大医院网站可多加些英文标识,内容可涵盖科室特色、保险政策、疑问解答、联系方式等。这种细节之处的用心,能使医疗服务更加锦上添花,成为展示医院文化一面对外的窗口。
(责任编辑: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