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空后的第三四个月最想家。”昨天,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首次选在北京举行,十位曾经到访过太空的航天员讲述了神秘的“太空生活”。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长城”
昨天,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十位航天员齐聚北京,其中有法国前科技部部长、两次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克劳蒂·海涅,国际空间站第一位美籍华裔站长焦立中,还有我国的三名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
“我曾经四次在太空生活,有的时候会想家,特别是到太空后第三四个月时最想。很多人问我能不能从太空看到长城。我第四次到空间站时住了6个半月,曾拍过照片,我看到一些白线,但我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不是长城。”焦立中是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华裔宇航员,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华裔站长,第一位从太空投票选举总统的宇航员,他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来自加拿大的女航天员朱力·佩耶特带来了大量太空生活的图片:“在太空舱里也要进行体能训练和锻炼,这是一位美国航天员在跑步。没有水不能洗头,我们把洗发精弄在头发上,用毛巾沾一点水弄完就算洗头了。这张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北京紫禁城的图片。”
戴眼镜可以上太空
昨天下午,有五位宇航员来到人民大学附中,与中学生现场对话。通过远程视频,包括新疆、宁夏、河南、西藏等地的中学生代表也有幸向航天员提问。
“如果你在太空碰上外星人怎么办?”“我会拍张照片传回来,可惜我还没遇到这种机会。”
“戴眼镜可以上太空吗?”“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两个小时里,学生和航天员们全部用英语进行对话。本报记者方芳RJ181
图为加拿大著名女航天员朱力·佩耶特接受人大附中同学的提问,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座位上认真聆听。 本报记者戴冰摄RJ193
(责任编辑:龚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