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通管局对全市1555种通信资费套餐进行清理,其中1421个资费套餐被叫停。
1555种套餐是否每一种都有市场,没有官方数字可以佐证。然而,它至少说明了通信部门在收费方式上的更新速度是飞快的。
如此精明的商人,怎会在消费者面前栽跟头?天南地北,何处通信不套餐?
一个套餐出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检验,是赔是赚,运营商是知道的,行就上,不行就换,所以套餐也就越来越多,而有些可能真正让“消费者赚、商家亏”的套餐,最后都进了“故纸堆”。
商家尽可以花心思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套餐,可是消费者又有多少精力泡在那一个个“温柔陷阱”里,去分辨、去测算?于是只能盲目地跟着通信商们的吆喝转,到头来想要的、不想要的套餐换了一大堆,弄得头晕不已不算,最后还要搭上大把的真金白银。
尽管管理部门此次叫停了1421种套餐,可是余下的86种,不也同样让人头晕吗?而当下,不管你是在重庆还是在肇庆,不管是在杭州还是兰州,哪个普通消费者可以说清楚,自己的通话费到底是多少钱一分钟?
如果通信公司真的想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不如直接将通信费真心实意、明码实价地降下来,比起五花八门的套餐,这才是真正的实惠。
钱江晚报供 作者: 孙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