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新春短信一项业务,广东三大电信运营商就进账3亿元
猪年春节8天假期,30亿条短信,占全国短信总量的四分之一,平均每人发30条。如果按每条短信0.1元计算,仅此一项,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广东就进账3亿元。
以手机短信拜年为代表的“拇指经济”,再次显示勃勃生机。
拜年短信唱主角
与往年一样,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是节日“拇指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广东联通也不错,节日期间,G网和C网短信接收总量接近5亿条,比去年同期增长24%。
短信发送量爆增,首先是源于手机用户的大增:至去年年底,广东的手机用户已突破7000万大关,占了全国六分之一多;其次,公众对短信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最新调查,短信依然是最热门的业务之一,2006年前五个月业务量有1680亿条,增长46.3%,速度依然不减,平均每人每月40条。而到了新春佳节,“拇指情结”更是爆发,短信发送量约为平时的三四倍。
“春晚”上网拉广告
“拇指经济”另一个最活跃的“地盘”,就是互联网,而且是与手机联动的。有人估计,今年春节期间的网络广告收益将首次超过亿元。
早在2002年,央视就在网上对晚会进行了直播,可惜网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今年,央视早早就向各网站伸出了“橄榄枝”,首次携手搜狐、新浪、百度、腾讯、Tom、网易等推出了视频春晚、手机春晚、搜索春晚等,并提供作品征集、节目评选等网络服务。
其中,国内最大手机上网门户3G门户负责首台手机“春晚”,通过央视春晚文字直播并结合自身内容,吸引了上百万手机网民互动,网民们除了通过手机参与央视春晚的评论、调侃,还能用方言贺年,据统计,共有超过10万份手机视频贺卡在年三十晚上发出。一位网络人士说,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运营商起码有数百万元的收入。
目前,网络巨头们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图铃下载等增值服务也开始有了收益,但其老大仍是网络广告。一位网络老总说,仅此增值服务,收入过千万元肯定少不了。
消费网站笑开颜
今年春节,笑得开心的另一类“拇指经济”搅动者,就是提供假日消费的网站。众多提供假期消费内容的特色网站今年均格外火爆。
携程网透露,其酒店预订、机票预订业务在春节达到全年最高峰。一些社区网站也大受欢迎,在春节期间每天新增注册用户过千人,一些网站仅餐饮搜索量就达到近百万人次,最热门的关键词“年夜饭”、“年货”等均达上万次。
一家做手机短信搜索的增值服务商透露,节日中搜索量最大的信息为商家打折、交友聚会、餐饮休闲等,且这几天的使用者中,外地手机号码明显增多,说明这类信息非常受外地旅游者欢迎。“通过向列在搜索结果中的商家收取会员费,我们将获得良好的收益。”
本报记者 马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