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并购基金相继进军在华投资规模居亚洲之冠
【本报讯】2006年,全球私募资本不仅活跃异常,而且并购能量也再创新高。据Dealogic公司12月初公布的数据,2006年前9个月,全球由私募股权支持的并购金额达5700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51%。
| |
全球私募资本已经盯上了中国这个市场。可以看到,继凯雷、华平、黑石之后,举世闻名的并购基金KKR也赫然加快了进军中国的脚步……
国际私募基金在华频亮相
在华尔街,国际私募基金被称作“野蛮人”,其绰号源于它们在全球并购中的惊人举动。时下,国际私募基金已涉足中国的许多产业。
在机械装备业,凯雷入股行业领航者徐工;在食品业,高盛、鼎晖已相继进驻行业第一和第二大公司双汇和雨润食品;在水泥业,IFC与摩根士丹利已共同向龙头企业海螺水泥注资数亿元人民币;欧洲私人资本PAG已杠杆收购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在担保业,凯雷已向中国最大民营担保机构——中科智担保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凯雷已入股中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安信地板;此外,分时传媒、蒙牛等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同样能找到国际私募基金的身影。
清科财务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康中迈表示,2006年11月为止,共计35支投资亚洲市场的私募基金成功募集121.61亿美元资金。其中下半年资金募集金额比上半年募资金额增长62.6%。
同时,私募基金在中国内地共投资111个案例,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68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17.73亿美元,为亚洲之冠(除日本外)。
更引人关注的是,全球私募基金业的鼻祖KKR集团现在也加快了进军中国的脚步。2006年初,已在亚洲资本市场门外徘徊了许久的KKR在香港和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首次将其食物链条伸至亚洲。其中日本、中国、韩国凭借其超强的资本增值想象空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KKR在亚洲的首块狩猎场。
中国将成全球第二大私募基金活动领域
国际私募基金对什么样的企业最感兴趣?美国多元国际投资董事长林富元表示:“一个公司与行业已具备了相对清楚稳定的价值链;该公司的核心本业是相对健康的;该公司或行业拥有更大的未来成长空间;该公司的股价,或许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受到波动,目前属于低迷状态,即公司的实际价值,或有可能高于市场当时表现出的现值。从本质上来说,任何公司只要合乎以上基本原则,不管在什么行业,都会成为国际私募基金的潜在标的物。”
Apax私募基金高级合伙人兼亚洲区主席麦博格曾预测,2015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私募基金活动领域。这也表明,目前国际私募基金涌向中国的现象将会延续下去。
能否推动中国企业发展受关注
潮涌而来的国际私募基金,到底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富元对此认为,国际私募基金的进入,可以带动区域的总体热度,加速区域内的交易与总体活跃度。国际私募基金的任务只是替投资人“以钱赚钱”。他们以投资人的眼光,可以助推产业内的“物竞天择”,让好公司更好,坏公司提早出局。同时,许多公司因为本身条件不足,或因无法凭自己去整合外界力量,导致他们无法推动计划,这时候正好可以与国际私募基金合作去加速达成目标。
不过,股神巴菲特却认为,私募基金购并企业是短视的投机性交易,对提升企业长期价值并无帮助。(《环球财经》)
世界著名私募基金
KKR集团:1976年成立的KKR集团是全球私募基金业的鼻祖。30年来,KKR共投资过146笔投资,交易额高达2630亿美元。
凯雷集团:1987年成立的凯雷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目前在欧美、亚洲、澳洲共进行了576项交易,交易金额达1018亿美元。投资领域横跨航空、基础设施、消费品、能源、医疗、高科技及商务服务、通信、媒体等。
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年的黑石集团,目前掌控着280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已向100多个公司进行了投资,交易额达1580亿美元。
德州太平洋集团:手握300亿美元自有资金的德州太平洋集团,成立于1992年。该集团善于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大环境转变之际寻找商机。
(责任编辑:bu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