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奥运相关的工程,从来就是国内外大公司的角斗场,以往,国内企业很难有表演机会。但在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的舞台上,却上演着一个有趣的现场:国内企业身影频频亮相,而曾经的奥运“常客”却显落寞。
国际巨头集体失语
如果你对奥运新闻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出现在与奥运有关的新闻中,很多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搭乘奥运大船了,各行各业国内企业纷纷成为奥运赞助商。 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是国内企业奋勇争先,各显其能。仅中央空调项目,公开报道显示,风神拿下射击场馆,其它国产中央空调如格力、美的、海尔也跃跃欲试。“很多场馆中央空调工程都会选择国产品牌。”奥组委一会专家称。
与此同时,曾经为多个奥运会提供服务的国际大品牌在北京奥运会上则境遇不同了。曾经在奥运会辉煌的美系中央空调代表企业——开利以及约克坦然承认自己“面临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开利相关负责人称,在北京奥运会工程中,尽管国际企业凭借经验与技术上的优势还能分到一部分市场,但东道主企业的优势地位不可小觑。
开利目前为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制造商之一,获得上届雅典奥运会43%的空调项目,共计750万美元定单;约克的实力也不菲,已连续40多年为奥运会场馆提供空调设备和专业服务,是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场馆的独家供应商。
与美系品牌相比,日系中央空调北京奥运工程上则上演了“滑铁卢”。日本中央空调代表企业——大金无一中标。记者采访该企业提到这个话题时,该公司公关人员巧妙地回答了记者:我们更多关注其它市场。
中标三要素:技术、服务、差异化
早些年,中央空调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长期以来,国内的大型中央空调项目几乎被美、日等国的几大品牌瓜分。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金空调,曾一度没有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经过10多年的打拼,目前已经形成与国际品牌共争市场的局面。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自己国家主办的奥运会更愿意照顾国内企业的生意,其实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从提交的竞标方案看国内企业技术并不落后。而对北京人文奥运的理解,国内企业由于文化北京因素,比国际品牌更深刻。这才是奥运工程青睐国内企业的主要原因。”奥组委专家提到。
中国制冷协会专家指出,中央空调产业核心问题不是产能而在于科技实力。与传统家电制造业不同的是,中央空调不适于沿袭家用空调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模式,技术门槛很高。随着对创新认识的提高以及投入加大,国内企业在很多技术环节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指出,在节能方面,国内企业的技术已经超过国际品牌。
技术的提升让国内企业领到“入场券”。“有了技术的支撑,国内企业在服务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奥组委专家提到。他说,奥运会要求的是要确保在大会期间系统无故障的运行,国际品牌往往关注的只是一件产品,一个很标准化的产品,尽管其产品性能可能是最优的,但也难保没有故障;而国内企业不同,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会根据场馆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解决办法,这样就无疑发挥了其优势的地方。而正是在服务与差异化要求的提供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才是国内企业中标的真正缘由。 (责任编辑:龚伦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