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消息】流氓软件荼毒互联网日深,虽几经曝光,但收效甚微。网民不堪骚扰,终于爆发。2006年9月,有网民发起组织了反流氓软件联盟,列出流氓软件100多家,并将中搜告上法庭。在此之前月余,周鸿祎(周鸿祎博客,周鸿祎新闻,周鸿祎说吧)推出360安全卫士,试图以暴制暴,剿灭流氓软件,由此也一度引发互联网上最大的一场口水战。
然而,流氓软件在中国互联网存在并非一朝一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并深入影响广告主、创业企业、VC、流氓软件、共享软件和用户利益。这其中到底存在怎样的商业怪圈,且听当事人怎么说。
广告主:流氓软件广告效果好,所以我选择
王山(化名)是一家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市场经理。2006年6月,该公司为了增加注册用户和访问量,经过朋友介绍,最终选择通过“流氓软件”在用户电脑上弹出公司广告。从Lucy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选择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的原因。
“相较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投放的广告,广告效果很好”,王经理说,对用户而言,这种广告具有很大的强迫性,可以在短时间内给网站带来很大的访问量和注册用户,而且这种广告投放集中,是定向传播,因此效果很好。
“我也是在朋友的介绍下选择投放的。据朋友说,他的数码网站投放这种广告后,一天带来上万注册用户,这对一个网站而言,无疑是太大的诱惑”,他顿了顿,说,“投放这种广告,也不比投放互联网品牌广告费用低多少,主要还是因为广告效果好。”
王经理还表达了自己对流氓软件的看法。“现在许多插件已经包装得不像流氓软件,更像一个广告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而言是恶意软件。但它的存在是一种无奈。由于捆绑恶意软件的共享软件,在盗版盛行等环境下找不到盈利模式,因此许多时候不得不靠捆绑获利”,他表示,网民一方面对共享软件有需求,另一方面又反对因此而来的流氓软件,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共享软件不捆绑,他自己怎么存活?
最后,王经理说,推广这种广告的销售人员将产品包装的很好,告诉我们这种广告是定性的,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和有效点击。王经理表示,自己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会引起用户的反感,也没有害怕可能遭遇的道德谴责。(文/龙兵华)
(责任编辑:十一点五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