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专题报道:高科技企业下的“包身工”
【eNet特约评论】昨天,在三大门户网站中都刊载了一篇类似的文章,《苹果中国代工厂探秘: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300》,其中网易的科技频道还作为头条推荐,《iPod压榨中国女工
每月工资仅300元
苹果作回应》,其中小有差别的是,有的网站说是400元,有的网站说是300元。 对这个数字差异其实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关于这个劳动力的成本不仅仅是低廉的让人心痛,更关键的是,相应的管理让人实在“不忍卒睹”。
这个消息的来源是英国的《星期日邮报》报道,该报报道:苹果的旗舰产品iPod主要由女工生产,她们的月收入仅有27英镑(约合人民币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这篇报道名为《iPod之城》,提供了大量拍摄于iPod中国工厂的内部照片,这些工厂隶属于苹果的代工厂商富士康集团。《星期日邮报》记者参观了一些工厂,并同一些员工进
行了交流。“我们的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我总是累得不行。工厂要求我们在工作当中连续几个小时原地不动。如果我们胆敢离开半步,我们就会被罚站更长的时间。而对男工的惩罚是让他们做俯卧撑。”“工厂周围有全副武装的警察把守”。
在网易和新浪还给出了苹果公司的声明,苹果在声明中称:“我们的一贯宗旨是确保供应链的工作条件安全,员工受到尊重,以及生产工艺合乎环境要求。”苹果特别强调,该公司正就这一报道对中国工厂进行调查。苹果在声明中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违反供应商行为准则的做法。”苹果为供应商制定了行为准则,并公布在其网站上,该准则包含电子行业行为准则中的内容。很显然,苹果公司对这个“事件”是非常重视的,也显示了一个国际品牌应有的责任心,相信具体的调查结果很快就会有媒体进行跟踪的,我们隐约可以感觉到的是代工厂商对劳动力的极度“压榨”。
看到这个新闻,笔者第一感觉就是觉得心酸,难道我们的姐妹就仅仅值3、4百元?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就这样不值钱?众所周知,劳动力价格低廉一直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廉价鞋、廉价衬衣、廉价玩具,这些被标明“Made
in
China”的商品一度充斥着国际市场,也使低价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代名词。曾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至少可以称雄国际市场20年。不知道这是应该高兴还是悲伤的事情,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难道就是“代工女工”的待遇?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低廉的工资成本吸引了众多国际市场青睐中国制造订单。因为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并不大。据悉,在加拿大工人的工资是13.59美元/天,美国是15.13美元/天,瑞士是24.12美元/天。而在我们国家,月薪才50美元?众所周知,众多的“中国制造”挂的都是国外的品牌,比如苹果iPod,代人加工,没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全是替他人嫁衣裳。显然,“中国制造”背后的主要利润都被品牌持有人和经销商赚走了,留给我们的利润简直少的可怜。依靠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这就是为他人代工的结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无法改变为跨国公司代工的状况,“代工女工”的事情是不是也就不会杜绝?
应该看到,低工资水平在给我国带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从长期看,低劳动力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劳动者所得太低,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收入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市场和生产结构的扭曲和畸形化,使社会生产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仅仅靠最低端的代工谋取那一点点的利润,那受“压榨”的将永远是我们的简单劳动力。 (责任编辑: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