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家庭(智慧屋Smart-Home)由美国人第一次提出,其含义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对住宅中的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
1995年3月
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启动了国家首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其中便包含数字家庭的内容。
1999年3月
比尔·盖茨在深圳发布“维纳斯计划”,想让拥有3.2亿台电视机的中国老百姓都通过电视上网。因为计划在当时太超前,推出不久后便被束之高阁,还被人当成笑料。
1999年,在北京凯思集团推出“女娲计划”后,家电厂商TCL试图在数字电视的基础上使用“女娲”操作系统,实现网上冲浪,为此付出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代价。
2000年
中国进入了数字家庭概念年。从最初主要是针对与数字电视相关的机顶盒等产品,发展至提出各种数字家庭理念。
2000年5月
清华同方推出“数字家园”战略。
2001年
数字家庭的研发年,国内各大PC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家庭的市场发展战略。
2001年11月
联想发布第一代家庭数码港电脑产品,这是中国家庭数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2年
数字家庭的试验年,国内厂商纷纷推出数字家庭计划,并加强合作,签署合作事宜。
2002年8月
联想集团和万通地产在北京签署了数字家庭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数字家庭产品迈出实验室的第一步。
2003年6月
Intel、IBM、联想、微软等17家业界领先的消费电子、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公司发起的“数字家庭工作组”宣布成立,联想成为该工作组唯一一家国内厂商。
2003年6月
微软、索尼以及其他来自消费电子产品、个人电脑以及移动设备制造行业的总共18家重量级技术企业组成一个名为数字家庭联网的联盟机构,该机构将公布其支持统一的联网标准,确保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通过家庭无线网络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传输。
2003年7月
由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国内5家企业发起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并同期发布了“闪联”品牌,致力于打造数字家庭的中国标准。
2003年9月
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联合Gateway等公司开发的LCD媒体中心、数字机顶盒参考设计,以及数字媒体适配器等。英特尔表示,这些产品、技术和服务无疑使业界向数字家庭的目标又跨进了积极的一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中任意设备,更多地获得数字内容带来的乐趣。
2003年
中国数字推广年,数字家庭产品不断推出。微软Windows XP MediaCenter Edition操作系统推出。
2004年
英特尔设立2亿美元“英特尔数字家庭基金” ,华硕电脑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款数字家庭概念笔记本电脑W1N。
2005年
各种3C娱乐产品频繁推出,数字家庭产品市场化。数字家庭标准之争日趋激烈。
2006年
英特尔推出数字家庭平台 VIIV(欢跃),AMD推出LIVE平台。 (责任编辑:岳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