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晚会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大联欢、大团圆的聚会。而今年好几家网站推出了饶有兴味的“网络春晚”。网络春晚就是让网民在电视的春晚之外增加一个新的选择。网络已经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功能,电视的功能也可以在网络上展开,这种技术的变革、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春晚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网络春晚证明了在网络上大家共同参与、共同介入的春晚这样的形态已经有了可能性,它是大家共同娱乐的新的平台。
近些年来,在网络上秀自己、表现张扬自我成了一时的风尚,也有些人在其中难以把握,引起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造成了一些困惑和犹疑。但是网络春晚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的、美好的网络生活,一个阳光的、明亮的中国网络文化通过网络春晚已经展开给我们。网络文化的消极面和引起争议与思考的地方也被这种阳光所穿透,我们看到了网络文化、网络生活已经越来越积极了,已经越来越和社会的主潮有了一种丰富的应合。这说明了中国网络文化虽然多元、杂陈,容易引起人们的困惑,但毕竟它已经越来越明亮,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有活力,说明了中国网络社区、网络生活、网络文化已经成熟,也说明网络文化已经越来越具有强势的作用和功能。
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社会走向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中国人民告别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匮乏、生活单调的一个重要的新选择,它是中国人民卸掉了历史重负、轻装走向新时代的一个标志。这意味着中国的大众文化通过传统节日展现出来,供观众娱乐和消遣,意味着中国的日常生活从原来的“文革”时代的那种刻板、单调、乏味转向了快乐的、轻松的、感性的新文化。但近年来似乎这种形态由于已经固化,缺少新的动力,而已经受到了众多的讨论和质疑。那么网络春晚实际上既是这个过程的延续,又是这个过程的成果。它标志着大众参与的文化、大众选择的文化开始超越了原有的单向传播的模式,走向了一个互动的新模式。这意味着消费明星转向了生产和消费我们自己。过去明星是文化的生产者,我们是文化的消费者,现在我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你自己的家里,就可以实现你自己的梦想,就可以想象自己在千万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能我们没有明星那么善于表演,也可能我们唱歌、跳舞都很稚嫩,但敢于秀自己、敢于向人们展示自己、敢于参与网络春晚的PK竞赛、敢于认赌服输,让自己参与这场有趣的网络竞争,就是一个新新中国的开朗、前冲、明亮性格的表现。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那种让别人演给他看,沉默地坐在台下的景象。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可能,这正是20年来中国经济成长、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现在这个动力已经通过网络春晚展示在文化的领域里面。所以新媒体带来了新文化。年轻的中国、活跃的中国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提供给我们全新的形象。
网络春晚的出现,不是一方要吃掉另一方,用网络来取代电视,而是网络和电视共生共荣,共同繁荣,共同打造一个欢乐的春节。它为公众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为公众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它是对原来春晚形式的一次革命,又是对传统春晚的有效的继承。它的形态是新颖的,它运用春晚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对传统的承接、延续。所以,电视春晚不可能替代网络春晚,网络春晚也无意取消电视春晚。我们可以在客厅里和全家人一起看电视春晚,也可以回到你的卧室,一个人在你的笔记本电脑上看看网络春晚,这种多样的选择是一个社会充满了活力、多样和谐的标志。
网络春晚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化消费的变革,也是一个文化生产的变革。消费变革意味着消费的成本更加低廉,消费的选择更加多样,消费的产品更加丰富,消费的活跃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峰。而且,文化生产的变革可能更为重要,它意味着我们既是文化的消费者,又是新的文化生产者。大众参与到文化生产的进程也就改变了它的消费选择,它不仅仅通过观看节目提出意见,而且直接秀出自己,可以说这是一场活跃、新颖的中国秀。这场中国秀不仅仅给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而且也是全球的中国想象的一部分。这场深刻的消费变革正是中国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成果的展示,也是网络文化在中国十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展示。
(责任编辑: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