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侃语言,侃得火花四溅,听着听着我就听出了一点门道。他说:“始终要认识到,普通话是一种没有群众基础的东西。它是为了各地操不同方言的人互相沟通而存在,所以自身不能带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地域、人文特色。”记得我也曾经跟人说过,blog是个性,wiki是共性,blog个性越鲜明越好,wiki则要完全抹杀掉个性。 这样说来,blog似乎更接近方言,而wiki则接近普通话。
wiki最成功的应用,是Wikipedia,因为百科全书这种知识的积累和修正,最适合wiki这种形式。wiki是属于所有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wiki编辑中。因为它关注的是知识本身,而不是撰写某个词条的个人的风格,你必须用最平实、最没有个性、也不带任何立场和偏见的语言来编辑wiki词条。实在觉得不吐不快,大可以回到自己的blog上去慷慨激昂。
前几天有条新闻说,洛杉矶时报推出了新闻时评wiki,但只存在了3天就不得不关闭了,因为“部分读者用不合时宜的材料充斥了这个网站”。duduwolf评论说,wiki可以分享知识,不适合分享评论。其实,洛杉矶时报如果真的想听到来自读者的个性鲜明的评论,不妨开放新闻时评的TrackBack功能。blog中有大量针对主流媒体内容的评论,所以有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blog是主流媒体的校正器。洛杉矶时报想通过wiki来引导读者参与,错就错在它用错了语言。当大量方言俚语进入普通话,普通话本身就变得不可理解了。
以前电影圈就有过争论,领袖人物在影片中是否应该讲方言。最后的意见是,领袖不能搞特殊化,让领袖讲方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结果我们发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广院播音系毕业的,跟张宏民、罗京几乎一个调调。
普通话的沟通要求大于个性化要求,与之类似,wiki的知识性要求也大于个人表达的要求。所以,方言不可能泯灭,blog也有充分的存在价值。但像洛杉矶时报那样,让读者用wiki发评论,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误导。就像把人请进瓷器店开舞会,你就不能抱怨你的坛坛罐罐被打碎。 (责任编辑: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