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资委表示,政策和信贷支持将视海尔决定而定
海尔收购美泰克的“最后期限”应该是北京时间今天中午,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却连续3天给本报记者“一成不变”的答复。昨天,其发言人汲广强告诉本报记者,“6月17日是《金融时报》给出的最后期限,海尔从来没有说过最后期限的问题。 ”
但记者昨天从山东省经贸委和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却得到了与外界传闻不同的答复,青岛国资委宣传行政处有关人士给本报的书面答复显示,“海尔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目前海尔未做出任何收购的决定,因此也就没有提交收购方案;而有关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问题,这首先要取决于海尔是否作出收购决定。”
由于收购尚无定论,美泰克的股价昨天比较平稳,收于15.35美元,与前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收购没有最后期限
当所有媒体翘首以待海尔最终是否会做出收购美泰克的决定时,海尔集团方面却开始用以“不变应万变”来回复媒体的热情,“海尔集团非常关注Maytag 的收购事宜,但至今尚未对收购事宜做出任何决定。”这是汲广强连续3天给予本报记者的“一字不变”的答复。
当有媒体做出海尔收购美泰克的时间可能推迟的推断后,海尔发言人的表态似乎证实了这一消息,汲广强告诉本报记者,“关于海尔收购的很多消息都是不对的,其中所谓的最后期限只是英国《金融时报》单方面的说法,海尔从来没有说过6月17日是最后的收购期限,海尔对收购仍非常关注。”
记者了解到,5月18日美泰克董事会与以Ripplewood 控股公司为首的投资者集团的收购方案和报价,但由于当时没有第三方参加谈判,所以美泰克可以在30天内寻求新的收购者,而30天后(6月17日后)则只能考虑其他公司更有优势的报价。这并非意味着30天后海尔便没有机会,只要有竞争力的收购方案一样可以参加竞购,而且由于美泰克的几个大股东对于可能只想进行资本运作的私人投资者集团的方案和报价并不满意,所以可能在最后的股东表决上投反对票,所以留给海尔的时间仍很充裕。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指出,国际化并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最坏的预测,借助有国际收购运作经验的咨询机构来制定详尽科学的收购方案是必要的,TCL收购阿尔卡特遇到的困难就与没有请咨询机构帮助设计方案有关。有关专家指出,海尔的收购方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有“先上车再买票”的打算,而且不能只看“表面账”,注意到不同企业文化和法律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获政策和信贷支持?
对于海尔收购美泰克已得到山东省政府和各大银行支持的说法,山东省经贸委宣传处一位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海尔虽然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八大企业集团之一,但具体管理归属计划单列市的青岛市国资委,对海尔收购的事情我们从未听说。”
而青岛市国资委的说法则与海尔集团的说法基本一致,青岛国资委宣传行政处有关人士昨天下午给本报的书面答复显示,“海尔集团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目前海尔未做出任何收购的决定,因此也就没有向国资委提交收购方案。”而对于政府支持方面,书面回复显示,“国资委是否提供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这首先要取决于海尔是否作出收购决定。”
消息人士指出,海尔集团是集体所有制起家,目前资本结构非常复杂,但毕竟是青岛乃至山东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和利税大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也将其列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样板并提供了相当的支持,而海尔集团也与各大金融机构关系密切,尤其在海尔集团通过入股青岛商业银行等进入金融领域后,收购资金的信贷支持应该没有问题,当然也可能会效仿联想吸引国际投资者入股的方式来完成收购。
虽然收购前景仍不明晰,但有专家指出,“收购美泰克将使海尔与惠而浦、GE正面交锋,即使海尔未能达成这笔交易,中国竞购企业的抱负和声誉都在不断上升。” (责任编辑:ro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