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搜狐IT转载此文,旨在向网友刊登更多的有关于此的观点言论,并非代表搜狐IT自身观点。欢迎广大网友参与讨论。
如果问,十年前的央视新闻联播与现在的新闻联播有什么改革,大约真的让人想不出有什么改革,特别是一些形容词,用了十几年没有改变,乃至人们都听得耳茧发麻了。
网上流传的著名央视评论如下: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 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 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 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 事情没有不瞩目的,会谈没有不坦诚的; 反对没有不强烈的,交涉没有不严正的; 完成没有不超额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 中日没有不友好的,中美没有不合作的; 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妇女没有不解放的; 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 扫黄没有不彻底的;行动没有不果断的; 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观点没有不赞同的; 气氛没有不友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 粮食没有不丰收的,抗洪没有不英勇的; 贪官总是极少数的,群众总是受蒙蔽的;”
由于新闻联播的特殊性,很多新闻系的学生以新闻联播为学习对象,结果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形容词一大堆,严重脱离社会需要。本人所在企业新招了两个新闻系学生,结果都是一篇千把字的稿件,500字是形容词,而且一口的新闻联播口气,敢情这样的文章在学校老师眼里还是颇受欢迎的。——所以,这些学生出来以后基本都要进行重塑,反而那些不是新闻系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章有法。
本来一件很实在的事情,却加上一堆形容词让人听了很空洞。现在的农村教育水平也上来了,年青人基本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而且据本人了解农村年轻人看新闻联播的很少。用那么多形容词能说明什么呢? 城市的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上,用这么多空洞的形容词又能说明什么?在北京,无论是大学还是工作,真正主动收看新闻联播的又有几人呢?
有人会摆出收视率高来说明央视的影响力,那么我不想辩驳,请同样调查脑白金的收视率,看是不是一点都不逊于央视。——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脑白广告前后的广告价值很高呢?显然不是。
所以,请不要以为《新闻联播》这节目有多好,这和脑白金广告一样,每换一个台都是脑白金,能不产生影响力吗?
新闻联播工作室的老师们,您也该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有啥要改进的,所谓童言无忌,老态龙钟的新闻联播也该要与时俱进了。要不然自己脱离社会不说,还拖整个社会与时俱进的脚步! ( 责任编辑:陈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