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镜头、CCD的比较
在镜头方面,索尼HC1000E采用Carl Zeiss Vario-Sonnar T*级镜头,光学变焦为12倍,滤光直径为37mm。最大可达到F1.6光圈值,并备有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的原理就是使镜片可以上下、左右的移动从而减低机身颤抖对成像的影响。这种防抖原理用处不少而且相当普遍,如果用在军事上,潜艇潜望镜和坦克的炮管都是采用相同的原理来保持稳定。
而GS400采用了德国的莱卡镜头,身价不输给索尼的蔡斯镜头,同样也是12倍光学变焦。滤光径直径为43MM,从理论上而言,光线通过镜头的通道要比索尼更大。采用F1.6的非球面镜头可吸纳更多的光线,为拍摄各种高画质动画和优异的静像奠定基础,全玻璃镜头构造,可以实现拍摄到优异的图像,即使在室内或昏暗环境下也能拍出超高画质的图像,体现徕卡光学产品所具有的卓越的色调和清晰度。
GS400 也有同样配备了光学防抖功能,并谓之“超级 O.I.S (光学画面稳定器)”,其实也大同小异。原理均是通过 本身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镜片。总的来说,带光学防抖的机器要比配备了电子防抖的DV机无论在技术和价值上都要上了一个台阶。
CCD大家都知道是电荷藕合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索尼HC1000E采用3片1/4.7英寸107万像素CCD,静像有效像素约100万像素,动态有效像素约69万像素。索尼HC1000E机的成像效果和色彩和TRV940E相比差别不大,成像清析、色彩鲜艳且层次分明,完全是一个技术档次的产品。静像素仍然没有作为HC1000E的卖点,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索尼对于DV产品线的清析定位。已经有了可拍摄300万静像的PC350E和PC330E两款单CCD机器,那么3CCD机器的卖点自然不会是静像功能。
松下的GS400采用了3片1/4.7英寸的CCD,本来松下从MX350之后这两年就热衷于1/6英寸CCD机型的开发,可能为了保持机器本身的竞争力度,也许可能根本就是针对索尼HC1000E产品,这次GS400总算用上了较大尺寸的CCD,多多少少才有了和HC1000E同场较量的资本。在拍摄静像方面,由于采用了松下独特的4倍密度象素排列技术“AXIS”,通过微分运算获得像素插补数据,将其用来对CCD的输出进行精确处理。从而使四重密度像素分布达到最佳的效果,还原出清晰、高对比度的影像。所以静像拍摄可以达到2288×1728的最大像素,也就是可以达到410万像素的静态像素。
从理论上来讲,松下GS400是目前静像解析度最高的民用级数码摄像机。3CCD成像效果,GS400同样不乏较好的静动态成像表现,当然色彩要比HC1000显得更为清淡一点,不如索尼那么鲜艳,有人说是更为真实的色彩影效表现。
四、取景器和LCD设计理念不同,各有所爱
取景器方面,观看成像感受区别不是很大,主要是表现在取景的设计观念方面略有不同。HC1000E因为采用了可旋传机身,自然就可以省略了取景器的抬取功能。因为HC1000E没有如往常那样将电池设计在取景器下方,所以也就不需要取景器的拉升功能。镜头与取景器保持在一个水平方向虽然从角度上而言可以用旋转方式来替代,但极易给习惯常规DV取景布局的使用者带来不适应感觉。如果用惯了F828或F717电子取景的朋友们可能对于这个设计就无任何初次不适应感觉。
GS400采用传统的取景器设计布局,给人亲切熟悉的拍摄感受,取景器眼罩比较大,遮光线和贴近感觉比HC1000E来得更为实在。笔者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传统取景器布局方式。
LCD方面,索尼HC1000E采用2.5英寸高精混合型液晶显示屏,取景和回放时有些略显过小,但像素达到了21万之多,精细度总算比PC350E的12.3万像素要强。 触模式液景屏也使得操作更为简便和直观。松下的GS400采用了展开角度为120度的3.5英寸、20万像素的高清晰度LCD液晶显示屏,通过机身侧面的power LCD液晶显示器按钮,还可以提高2倍的屏幕亮度,提高了室外日光拍摄环境下的屏幕显示效果。
对比观点:镜头方面索尼和松下是“半斤对八两”,难分出真正的胜负,但松下莱卡镜头理论表现略强。索尼HC1000E在实际光学防抖效果上要好过松下GS400的表现。而两者CCD完全是一样大,根本无法区分高低,只能说索尼在CCD成像方面比松下略显鲜艳而已。至于GS400的400万最高静像值。就本人而言,感觉意义不大,很容易联想到富士DC采用SUPER CCD系统,完全是插值而以。当然松下GS400静像素要更高,可适用于家用及民用的更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