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因素已经不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决定消费者喜好的,转而变成了手机的外观与功能。 2004年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厂商刚刚在北美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胜利因素很大程度上仅是因为其出色的深加工能力。事实上,韩国厂商至今仍称不上掌握手机的核心技术,包括芯片技术、芯片协议层技术等。 在国内,外观设计成就的代表是s2004/XIAXIN.shtml' target=_blank>夏新。s2004/XIAXIN.shtml' target=_blank>夏新A8成就了夏新前两年净赚11亿的事实。翻盖手机盛行初期,把握住了机会的一些国产手机企业借此前进了一大步,外观设计成为并不拥有任何核心技术的国产手机崛起的一大因素。 韩国手机厂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迅速崛起,基本上得益于在当时政策的引导下,全韩迅速形成了一个拥有4000家之巨的手机设计产业,从而使手机厂商不必背负沉重的研发经费轻装上阵。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手机设计公司仅有几百家,而其中运作起来的还不到一半,而中国在这一领域人才的严重匮乏及企业资金运作特点,已经无法再被忽视。 去年中国手机市场有史以来第一次明显地驶入慢车道,增长速度大减,迫使中国本地的品牌手机制造商正在加强研发力量,以对抗手机市场利润不断下降的压力。全球40%的手机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手机是通过该地的研发体系开发出来的,因此,手机研发的重心会向中国市场转移,这给一直处在暗处的手机设计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还有压力。 应该说,手机设计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并存,很可能中国手机产业在增长的时候,核心技术的开发难以跟得上世界的速度,而手机设计服务则可以。那么这对国内的手机设计公司来说有着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手机设计服务公司还需要清楚,摆脱对本地手机厂商的依赖,面向国际企业是中国手机设计公司的一条重要出路。但是,为确保满足国际客户的要求,摆脱原来手工作坊似的开发方式,设计服务公司需要建立国际化的流程体系,确保开发体系的良性发展。此外,在软、硬件管理上还要上层次,比如实施软件的CMM认证等。 在有能力的研发基础上,打造创新的独特产品,更是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比如2004年底一家设计公司新开发出的一款可接收TV信号的手机被一家欧洲运营商花几百万美元买断。 中国的手机产业,也正在进入自己设计手机芯片和底层协议的阶段,手机设计服务群体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将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都有谁能够及时地认清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的发展机会,并能够给手机设计群体的成熟和发展助一臂力。 ( 责任编辑:王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