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众多媒体报导了国家发改委终止中国手机生产牌照制、改行核准制的消息。这件事沿习了近来有关公务员们办事的惯用方式——神秘而突然。就在前几天媒体上尚有相反的消息报出,即国家发改委对手机的过量生产发出警示,表示对手机生产“严格审批”的制度不宜改变。事实上,发改委在发文改行核准制的同时,也再次强调了目前中国手机的生产能力已达世界的80%,产品库存积压甚多,产能不宜再盲目扩张。为什么在分明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压缩、调控手机生产的时候,却突然发布标志着调控手段有所放松的核准制呢?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奥克斯因手机牌照问题起诉信息产业部一事,认为这一事件对核准制的出台具有一定影响,抑或可以说是奥克斯的变相胜诉。可是,奥克斯作为国内最大的贴牌手机生产厂商,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的对象是信息产业部,起诉的理由是“信产部拒绝其进网许可及进网检测申请的行为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电信条例》和《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并不涉及国家发改委。
看来,发改委作为和信息产业部共同管理手机牌照的部门,是终于明白要争取主动、不能和那种粗鲁野蛮的行政方式“陪绑”了,特别是在“两会”就要召开的时候。大家可能没有忘记,去年7月,全国工商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产手机制造行业发展的建议》,指出改革手机行业的审批制度,是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放开手机生产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限制,从长远看将对发展我国手机产业产生积极的作用。该建议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强有力的论述,即:一、牌照制度未能从根本上限制外资企业的进入;二、通过牌照控制来限制国产手机生产数量,提升国产手机竞争能力的初衷没有实现,相反不尽合理的游戏规则却使牌照成为稀缺的垄断资源;三、牌照制度形成的行业准入壁垒,限制了国内新的资本与新的技术力量的进入,大量的可投入深度竞争和技术研发的企业被挡在了门外。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使国产手机很难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上处于低水平的加工地位;四、牌照制度和定点生产不利于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和优胜劣汰。牌照制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一部分落后企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重组、行业整合的积极性,使国内手机品牌分散,在国际上不能形成品牌优势。全国工商联如此强有力的论述,实在无可辩驳,奥克斯起诉信息产业部一事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试想如果这个问题在“两会”上作为议案提出,“有关部门”能承受得了吗?发改委又何苦“替人受过”呢?——说是共同管理,可是手机牌照审批的实质性事务与它并没有什么干系。
手机牌照审批制的确是一种野蛮落后的东西,其后果已由全国工商联所概述,因此必须废止。发改委同时发出手机市场风险警示,也很有必要,是以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之一;如果果真发生“手机大跃进”的情况,发改委还可以动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行政手段加以调控,但那决不是牌照制。至于新老手机生产厂家听不听发改委的警示,将来是发财还是破产,那是它们自己的事,这就叫市场经济。应当相信企业家普遍要比公务员聪明干练,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度比谁都强;担心他们将会聚到手机这“一棵树上吊死”,也是一种杞人忧天、角色错位。 ( 责任编辑:陈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