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大单,又被马斯克稳稳收入囊中。
11月26日消息,NASA宣布,已敲定将“蜻蜓号(Dragonfly)”土卫探测器发射任务交给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由猎鹰重型火箭完成发射任务。
据悉,本次合同价值高达2.5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其中包括发射服务和其他与任务相关的费用。
按照计划,SpaceX将在2028年7月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火箭将运输“蜻蜓号”探测器抵达土星卫星“泰坦(Titan)”,以探索地外星球对生命的承载潜力。
“泰坦星”的神秘世界
看过电影《星际迷航》的朋友,一定对泰坦星不陌生。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从泰坦星大气层中脱离,潜入攻击地球的“罗慕伦”飞船的画面历历在目。
NASA介绍,泰坦星,也称“土卫六”,是环绕土星运行中最大的一颗自然卫星,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中第二大卫星。
之所以要对其展开探索,是因为在太阳系已知的数百颗卫星中,泰坦星是除地球外,目前唯一已知表面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液体的地方。
其大气主要由氮气组成,与地球大气类似,且非常稠密。人类不需要穿压力服就可以在其表面行走,不过氧气面罩和防寒服还是需要的。
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其可能存在支持生命维系的潜力,或适宜人类居住,成为另一家园。NASA也称其是一个“非凡而独特的世界”。
自1979年以来,“先驱者1号”、“旅行者1号”等探测器陆续对泰坦星展开观测工作,先后拍摄到其清晰图像、发现多个液态甲烷和乙烷湖泊,如克拉肯海(Kraken Mare),并确认其深度可达300米。
泰坦星
而此次“蜻蜓号”的前往,是为了更深入地探索此课题,获取更多宝贵数据信息,揭秘泰坦星的神秘世界。
NASA负责人在今日的更新中表示,“在全球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蜻蜓号将进一步探索泰坦星的宜居性,对其开展生命化学的研究,并寻找土星卫星上是否存在过水基或碳氢化合物生命的化学迹象。”
为什么是SpaceX?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一次NASA仍在众多太空探索公司中选中了SpaceX?
“蜻蜓号”任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NASA宣布该任务作为其“创新先锋”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NASA最初预想,整个任务成本要控制在10亿美元,并计划于2027年完成发射。而后出于技术挑战、机构合作协商等难题,该计划进度一再拖延,总成本也上升到了33.5亿美元。
在这场任务竞标过程中,不乏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传统航天巨头企业参与。但随着SpaceX近年来不断取得成功,并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效益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波音等对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与大单失之交臂。
回头来看,SpaceX赢得NASA的信任之路,走的并不容易。
曾几何时,美国的航天市场用“垄断”来形容不为过,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为代表的几家巨头企业基本上主导了整个市场。面对高价航天大单,可以说SpaceX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而如今,NASA与SpaceX走得越来越近,把“失色”的波音晾在了一旁。这一切,归功于老马和团队为“火星梦”付诸的实际行动,让所有人看到了SpaceX冲破云霄的决心。
早在20年前,马斯克就有了想购买火箭向火星发射的想法。但出于火箭的昂贵价格,让他不得不暂时作罢。
时间一天天流逝,但上火星的念头一直没从马斯克的脑海中消失。
2002年,马斯克毅然决定自己成立一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并最终实现火星殖民。
在SpaceX创立之初,面临的尽是来自各界的质疑。当马斯克在公开路演中谈论“火星梦“时,台下甚至满是讥笑的声音,认为他自己造火箭登火星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雪上加霜,在2006至2008年间,SpaceX进行的3次火箭试射任务均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人嘲讽其火箭是用“自行车零部件”造的,外界对SpaceX的信心也一度大打折扣。
一次次失败并未成为SpaceX前进的“绊脚石”,相反,SpaceX从发射中不断汲取经验,迈着比别人更大的步伐进步。
直到猎鹰1号火箭发射取得成功,事态迎来了转机,更多人把目光转到了SpaceX上。
再往后,SpaceX所研制的火箭不断技术升级,成功实现了助推器可回收再利用的突破性技术,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和运输成本。
同时,龙飞船(Dragon)和星舰飞船(Starship)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人看好SpaceX的发展潜力。
就此,SpaceX为自己成功建起了技术壁垒,在整个航天市场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收获到NASA等合作伙伴日益剧增的青睐。
截止今年11月,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已经发射了406次,其中403次任务完全成功。
最近一次猎鹰重型火箭发射是在今年10月,将“欧罗巴快帆船”送往太空,展开探索木星卫星木卫二之旅。
在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下,SpaceX对星际飞船的试飞计划也在火速推进。据消息人士称,“美国宇航局最新文件显示,SpaceX的第七次星际飞船试飞可能最早于1月11日进行。”
反观对手,波音等昔日耀眼的几家传统航天公司难改“慵懒”之态,技术创新进度日益渐缓,甚至一度出现因安全等问题引发的“丑闻”,让外界逐渐对其大失所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SpaceX的身上再次被印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