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无处不在。

以前做纯电的瞧不起做混动的,做插混的瞧不起做增程的。毕竟是最简单直接的技术,相比于插混和纯电的车型,在技术角度上讲,增程式的车辆天生就低人一等。

但市场却在悄悄地变化。

做增程式的大户,理想和问界已经新能源的中高端市场份额。5月份两个品牌的交付量分别达到了35020台和30578台。除了能在低端市场横着走的比亚迪DM-i,混动技术在市场份额中到底谁才是王者,已经立竿见影。

眼红只是表面,更深层的是越来越多的车企愿意加入到增程式的阵营中。

何小鹏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中表示,“客户对混动有真实需求”“下一代增程式是什么样的,这时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比于小鹏的“还在思考”,阿维塔的脚步落的就更快一些,本月工信部的名单中已经出现了阿维塔11 和阿维塔12的增程版,阿维塔07的增程版也即将面世。

不光是阿维塔这样的国家队下场,来自老牌上汽的新能源品牌也没了架子,最新消息表示将在明年发布一款对标理想L7的首款增程式车型。

而对于这台车型的布局,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立项了。

小米发布了“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的招聘信息,对新能源时代叫苦不迭的广汽也要开始推出增程式车型。

随着加入到这个队列中的成员越来越多,一个信号也愈发明显。

“做增程,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救命稻草”。

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需要。

我们很清楚的是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式,甚至是纯电,都是油车向新能源转变过程中不同的技术路线,但在漫长的过渡中,人总是要开车的。

即便是国家和各大车企都在努力推进充电桩的架设,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公共充电资源仍然受到地区和发展带来的限制。

“平时在市区有私桩就当纯电车开,到了高速上就当纯油车开”

这是无数人的心声,也是它们的实际需求。毕竟没有几家车企能把插混的亏电油耗做到比亚迪DM-i的水平,而主耕低端市场的比亚迪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并不在购车的考虑范围。

特斯拉有自身纯电的品牌包袱,蔚来有自己换电技术、换电站这样的重资产,除了这两家之外,其余车企想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下活下来,拥抱市场和用户需求才是它们唯一的办法。

更何况,增程式从技术角度上讲并不难,想从增程式到纯电是理想和问界的难题,但对于小鹏、小米、上汽智己等车企来说,增程式简单的技术结构很容易被突破,并且还能进一步降本,在价格战中获得不少的优势。

做增程,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即便是落后老旧的技术,在这个“卷”的时代下,仍然能在这些车企手中玩出花来,就像何小鹏所说的“下一代增程式是什么样的?”

从新能源时代开始到现在,增程式车辆已经解决了共振、NVH、发动机直驱、热效率不高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有的增程式技术堪称完美,虽然下一代的增程式究竟是什么,但在不少车企的嘴里,仍有进步的广阔空间。

但还是那句话,落后技术仍然是落后技术,主机厂大范围拥抱增程式只是为了苟活,换个角度想想这不也是另一种“发展的退步”吗?

不重要,因为在这些车企下场参与的那一刻开始它们就已经放下了身段,毕竟在这个时代下,活着,才是重要的。

作者:Jas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