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美国最担心的不是嫦娥六号!在探月挖土的同时,我国又有神秘行动

嫦娥六号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此刻真正让美国忌惮的中国航天器,并不是它。在美国的密切监视中,我国神秘航天器释放了一个小航天器,引起了美国的警觉。

5月24日,在嫦娥六号绕月的同时,美国把检测设备对准了地球轨道上的一个航天器。这个探测器的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因为我国始终严格保密。但美国人担心的是,这是我国的下一代武器——空天飞机

飞机飞到太空中去了?

是的,要不然怎么说是“下一代武器”呢!

最厉害的是,它还有能力在太空中“下蛋”,你就说牛不牛!那么,空天飞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武器,又有多厉害呢?

所谓的空天飞机,和当初美国人研制的航天飞机不一样。后者需要借助火箭发射升空,而且成本非常高,又不安全;空天飞机真的能做到像飞机一样,在地面水平起飞,然后进入太空。

只不过,人类的科技能力现在还太落后,早期的空天飞机仍然要借助火箭发射升空。咱们先把借助火箭的空天飞机研究明白,然后再解决水平起飞的问题。

1996年,美国宇航局正式提出了Future-X计划,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计划叫X-37,最后孵化了美国的空天飞机X-37B。这款空天飞机全长8.8米,翼展4.6米,空重5吨。

迄今为止,美国一共对其进行了7次测试,最长的一次在轨时间长达908天,保持着绝对的领先纪录,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空天飞机。

说这个纪录绝对领先,是因为其他绝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这种武器,甚至都没有研究这种武器的勇气。唯一的例外,就是我们中国。

2020年9月4日,我国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送上太空,这也是该款火箭首次执行神舟飞船以外的发射任务,不过该任务仅仅持续了2天就结束了。

关于这款航天器,我国几乎没做任何介绍,因此网友常常用这几年很火的8个字来描述,那就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越神秘,越先进,这也让美国忍不住猜想:这或许就是中国版的X-37B!

如果是真的,那么它的真实身份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神龙”空天飞机

本着“我可以有,别人不许拥有”的原则,美国对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本来就高度警惕。再加上美国一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自己拥有了空天飞机的雏形之后,就更担心我国掌握这项技术。所以,从这款飞行器升空的那一天起,美国就始终在进行着密切的监视。

2022年8月5日,我国第二次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这一次任务远超第一次,航天器在太空飞行了276天后回到地表。第三次任务发射于2023年12月14日,至今还在轨道上运行着。

自从这个神秘航天器升空之后,美国方面就在一直密切监视着它。最近,美国人发现了新的情况,神秘航天器竟然“下蛋”了。

根据知名媒体《南华早报》的报道,5月24日,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第三次任务中,竟然在距离地表大约600公里的轨道上释放了一个未知物体。美国太空部队太空域感知小组发现了这一诡异动作,并将目标物体编入他们的目录中,编号为OBJECT G。

有OBJECT G,就有OBJECT A~F。实际上,前面六个小航天器还真的有,它们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释放并被美国发现的。上一次,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下了六个蛋”,这一次只释放了一个,看起来还有所收敛了呢。

说起来,咱们国家释放小航天器的能力还真挺强的。

比如2015年9月20日,我国凭借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实现了一箭20星的壮举,打破了当时的亚洲纪录。

2023年8月,我国更是利用空间站,直接投放了一颗微型卫星进入太空,创造了人类航天的另一次历史。

但这一次投放小航天器进太空,美国还是非常警觉,因为投放者极有可能是神龙空天飞机。以前的成就只是技术上的进步,这一次他们真的会担心这项技术被我国应用到军事领域。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任务中,我国就进行过投放小航天器的尝试。当时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也给了它一个正式编号——NORAD ID 46395(2020-063G COSPAR ID)。利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太空中部署卫星的技术,此前一直被美国垄断,至此被我国打破。

这项技术,有几个难点:

  1. 开合式货仓技术:执行任务期间,舱门要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热量不被损坏,而且要极度密封,防止货物受损;
  2. 机械臂技术:可以利用机械臂精确地从货舱取出卫星,并进行投放,甚至可能还具备了捕获卫星的技术;
  3. 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投放卫星过程中,航天器和卫星的运行轨迹要极其精确且稳定,防止二者碰撞导致灾难。

美国封锁的技术,往往被我国打破。越被封锁,我国就越强大,让《沃尔夫条款》一次次被打脸。

去年年底,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第三次任务中更进一步,一口气投放了六个小航天器,也就是前面提到的OBJECT A~F。

美国人对这些小航天器发出的电磁信号进行监测,试图确定这些小航天器的身份。不过,我们这些小航天器发出来的都是混合信号,这让他们也无从下手,找不出头绪来。

今年5月24日,我国第三次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任务又投放了OBJECT G。根据美国专家观测的结果,6月7日到8日期间,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又接近了OBJECT G。按照他们的推测,我国这一次是测试了航天器的近距离接近操作测试

这项技术,应用在和平领域,就可以回收、维修或者维护自己的卫星;如果应用在战争领域,就可以捕获敌军卫星。

难怪美国这么担心。

不过,目前美国专家还没确定我国是否掌握了这项技术,因为他们只能探测到二者的接近,不能确定航天器是否曾经短暂回收过这颗卫星。

但另一方面,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我国已经多次进行类似的测试了。比如第二次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任务中,就至少进行过2次。

2021年12月的时候,我国更是利用实践二十一卫星将一颗北斗卫星轨道抬高了至少15000公里。

难怪我国常说“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目前到底有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之一,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威慑。

说了这么多,这些小卫星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目前同样无人知晓,但发射一次航天器挺不容易的,相信我国也不会投放毫无价值的航天器。有人推测,这些或许都是伴随卫星,也就是跟随着航天器一起运行,进行监视护航、提供配套服务或者一些技术验证。

话说回来,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以和平发展太空为目的进行研制的,未来的主要使命是促进人类航天事业发展。当然了,如果真的遇到关键时刻,它必然也有一战之力。

我们从不挑动战争,但在战争面前,我们的武器必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让任何国家都不敢直视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