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天之内,中国36颗卫星上天,全球扫描启动,美军航母还怎么藏

原标题:一天之内,中国36颗卫星上天,全球扫描启动,美军航母还怎么藏

多家官方媒体报道,中国航天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长征二号丁火箭上,成功将包括36颗“吉林一号”组网遥感卫星在内的4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既刷新了中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也让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在轨卫星数量达到了108颗。

与此同时,这一记录也引起了许多很多人的关注。因为这个级别的星座组网规模意味着吉林一号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37次重访的能力。

【吉林一号拍摄乌兹别克斯坦城市】

而如果吉林一号能够按照计划在今年完成一期140颗卫星组网的目标,那么吉林一号就将完全具备在对全球任意地点进行扫描后,于10分钟以内对同一区域进行重访拍摄的能力。而这对于美国,尤其是美国海军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为就像我们在之前几期有关卫星侦察的节目中提到的那样。侦察卫星并不是像游戏里那样,一上天就能把地面上的风吹草动看得一清二楚。

相反,由于遥感卫星往往只能按照固定的运行轨道来对地球实施环绕飞行,只有那些正好位于卫星轨道覆盖范围的目标区域才能够被轨道上的卫星拍到。

【遥感卫星探测地面示意图】

而一旦目标区域远离轨道覆盖范围,那么卫星要么就需要通过变轨的方式重新将轨道覆盖范围重叠在目标区域上空。要么就发射更多的卫星来组成星座,提高轨道覆盖范围逐步减少死角区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卫星的侦察精度与覆盖范围、轨道高度之间的关系就像手电筒的照出来的光斑一样,是呈反比例函数。在手电筒的亮度为恒定数值时,手电筒的照射距离越近,光斑越亮,光斑面积也越小。

同理,如果一颗反射镜不算大遥感卫星需要较高的拍摄精度,那么它的运行轨道就必须要足够低,降低距离对探测精度的影响。而这势必也会导致卫星的拍摄覆盖范围也跟着降低,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才能够实现全球覆盖的目标。

【卫星轨道示意图】

而且光是让卫星的运行轨道覆盖全球还不够。因为除了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是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的以外,其他轨道上的卫星都会在轨道上对着地球进行环绕运动。

也就是说卫星与地面目标是存在相对运动的,而在这种相对运动的影响下,如果遥感卫星需要对一个区域进行持续拍摄,那么在卫星第一次拍摄完目标区域后,需要绕地球飞行一周才能再回到目标上空进行第二次拍摄。

考虑到卫星的环绕时间普遍维持在90-110分钟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段空窗期里,遥感卫星将完全失去对目标区域的探测能力。

对于民用需求来说,这种空窗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军用需求来说,这将近2小时的空窗期足以让敌军作出一些有可能决定战斗胜负的部署。

例如在俄乌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虽然向乌克兰提供了不少侦察卫星情报。但因为北约没有全力调动卫星网络进行侦察,只是利用卫星在经过乌克兰战场上空的空闲兼职一些。导致这些情报往往有着5-6小时的信息延迟,让乌军难以追踪机动中的俄军部队,只能挑选其中的永久、半永久性目标进行打击。

【被乌军海马斯击中的俄军前沿驻地大楼】

也因此,世界各国的军用卫星侦察体系往往都拥有数以百计的星座规模。为的就是通过增加卫星数量的方式来缩短卫星重访时期,加强对固定乃至移动目标的天基侦察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吉林一号的星座规模达到108颗之后,西方军事专家们会感到焦虑的原因。

因为就像一开始说道的那样,拥有108颗卫星的吉林一号卫星系统已经具备了在1天内对全球任意地点重访35-37次的能力。换算下来就是每38-41分钟就能对目标区域进行二次重访。

这一重访频率对于在高速公路上以上百公里速度机动的汽车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最大航行速度徘徊在55公里的水面舰艇来说,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假设遥感卫星的拍摄半径为30公里,而舰船恰好处于圆心位置时。那么在下一颗卫星重访该区域的时候,即便舰船以30节的速度全速航行,它也跑不出这片拍摄区域。

【测试高速转弯能力的福特号航母】

这还只是平均40分钟的重访频率。如果吉林一号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一期140颗卫星的入轨任务,将重访频率提高到10分钟的话。那么吉林一号就有能力对世界上任何一艘舰船进行实时跟踪。

更重要的是,吉林一号只是个分辨率在1米左右的民用遥感卫星系统。而在民用卫星都已经有能力在年内做到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重访的情况下,解放军的军用卫星侦察体系会达到什么级别的侦察水平,显然也能猜个大概。

【兵棋推演中设定的解放军导弹阵地】

而这也是美国海军最担心的情况。

毕竟,在此前曝光的国内大学组织的兵棋推演中。解放军就已经在料敌从宽、不依赖卫星侦察的情况下用24枚东风导弹全歼了进入南海的福特号航母战斗群。

而在解放军的军用卫星侦察体系很可能拥有比吉林一号更强的侦察能力的情况下。美军就是把航母停在太平洋深处,也难以保证自身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