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视频互联网产业论坛”侧记
2006年,视频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热门词汇。用户高涨的热情和产业各方急切进入的姿态都在证明同一个事实——视频互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产业,曙光微露,机遇重重;这又是一个让人担忧的产业,资金压力、政策监管、版权内容这三把利剑带着冰冷的寒意,悬在各家公司的上空。 视频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怎样确定?产业的参与者们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道路?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9月18日,《互联网周刊》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办了“首届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力邀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及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共同描绘视频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
拿技术当敲门砖
“虽然现在互联网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个时节看作视频网站的冬天,而且这个冬天还会很长。这个提法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从国内互联网国情考虑,带宽的限制是临头大敌;二是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小,竞争更为残酷。”在当前看似火热的局面下,影立驰技术公司CEO吴波却冷静地说出了这番话。
影立驰从1997年就踏入了视频领域,通过8年的努力,已经由一家专业软件技术公司发展成提供全方位互动电视增值业务系统的集团公司,其提供的增值业务产品和服务跨越了HFC网络和IP网络、覆盖了单向和双向的视频及数据增值业务,在视频方面积累了颇多的经验。
尽管YouTube在国外已经取得成功,但是吴波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还是要以“模式印证”这四个字来形容,“这个时候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借鉴国外视频网站的成功经营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仅是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有自己创新的东西,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东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视频路线。就像TVix.cn(影立驰旗下的视频共享平台)推出的PK台、网络奥斯卡等栏目就是根据中国网友的习惯特点设立的。”
吴波对于制约目前小视频网站发展的因素这样看待:“YouTube 7月份达到了是每天1亿次的点播,需要100Gb的带宽。因为市场发展很快,到年底的时候如果它达到每天3亿次我根本不会奇怪。而在中国如果你想做视频网站的第一梯队,到年底或者明年初起码要有1亿次的点播,即需要100Gb的带宽。按照现在中国最好的价格,一个月至少要花费2000万元人民币。按照一个月2000万元来计算的话,一年就需要2.4亿元,这还只是单纯的带宽费用。而目前一个比较好的卫视电视台,几套节目加在一起的广告销售也就五六亿元,都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中国网站年广告收入过亿的又有几家?而且这里都还没有算其他的费用。成本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障碍。”
带宽成本对于众多产业最前端的视频网站而言,是一个无可辩驳的巨大压力,因此很多嘉宾认为,在视频互联网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要取得进步首先还得依靠技术上的成功。上海网用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劲松认为,软件技术一定要先行一步,“如果这些软件技术没有出来,即使有1000 Gb的带宽也看不到清晰的视频。这个阶段技术必须实现突破。”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认为,如今用户在互联网上能够欣赏到VCD甚至DVD品质的视频,基本上主要依靠P2P技术。但目前制约P2P直播电视最主要的因素,是ADSL的上行带宽不够。因此很多P2P流媒体提供商,不得不找服务器来弥补带宽的不足。而P2P其实并不是不可控、不可管的,可以采取其他技术方式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限制,比如P2P+CDN模式,使网络负担大大缓解。
但是,P2P技术对于视频共享网站而言有点鞭长莫及。吴波的看法是:P2P技术用于直播节目虽然是很好的技术,用来做点播却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因为点播面对的用户需求是趋于分散的长尾市场,浏览并不集中,不能发挥出P2P的优势。据他介绍,影立驰目前“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能通过技术降低成本”:“现在我们已经攻克了这个难关,用新技术节省带宽,目前可以做到传统方式的1/3,年底的目标是1/5到1/10。这样一个视频网站才能活下去,否则根本不可能生存。”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助理李世鹏的观点不谋而合:“对于小网站来说,不应该试图在内容上打败别人,而应该从技术上、体系结构上来做文章。”
产业链:一个也不能少
在视频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究竟谁是最后的赢家,恐怕现在还无从判断。“这如同我们刚刚撒下种子,在麦苗刚刚长出来的时候,就问‘是什么决定了这个麦苗的长势’一样。”德丰杰执行董事孙文海认为,“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缺少不了。只有上下游的诸多因素合在一起时,产业链才能腾飞。”
在业内人士看来,视频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粗线条的产业链条:在宽带运营商架构的网络线路上,由内容供应商提供有版权的内容,或者用户自创的视频节目,发布在发行商即各家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上,消费者前来观看或者下载。在此基础上,各种技术服务提供商、在线支付公司等寻找适合的切入点进入产业链条。
本次论坛上,尽管各路豪杰出身不同,在共同营造产业生态圈的问题上却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中国的视频互联网目前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需要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共赢的局面。
中国网通宽带部总经理兼宽带在线总经理左风谈到,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但以目前国际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中国的互联网,后者与前者还相差很远。面对层出不穷的、能够带动互联网普及的创新技术及应用,左风表示网通非常支持,并积极朝此方向做出转型。“我们要和内容商、技术开发商等产业链中的其他角色进行合作。从长远来看,创新、合作、共赢是中国网通的战略。”
同为运营商,中国电信互联网与增值业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苗伟,在谈到视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时,表达了与左风近乎相同的意见:“怎样保证整个行业中的每个人都赚钱?不能要求别人都免费,只有你挣钱,这是不可能的。电信并不是大赢家。产业链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形势下,任何人想要通吃整个产业蛋糕都将很难成功。”内容提供商光线传媒的总裁王长田认为,产业链一定要分工协作,“因为我们知道最终面向用户的那个环节不是自己的优势,但内容生产却是我们的优势。我非常愿意跟所有在这个行业做渠道的公司进行合作—我们来提供内容,大家来面向用户,实现共赢。”
凤凰网COO李亚也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来解读这个趋势:“在(视频互联网)初期确实是大家合作最关键的时候。”他认为产业链上的细分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对于凤凰新媒体来讲,我们就是把凤凰品牌和内容资源与产业链中各个相关公司合作,跟IPTV也好,跟电信宽带也好,跟互联星空也好,或者跟PPStream也好,都要去合作。这样才能迎来一个可预见的盈利时代。”
除了运营商、内容商等产业中上游角色外,同样都面向终端用户的视频共享网站及P2P网站之间,也存在着协作共赢的关系。P2P网站上海众源网络(PPStream)的CEO徐伟峰认为:“尽管大家都愿意选择最肥的一块肉,但如果从长远来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方式还会有很多。六间房也是我们的内容提供商,通过网民收集到的优秀作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进行二次播放。我相信肯定会出现差异化的服务,这可能也是一种趋势。”视频共享网站六间房的CEO刘岩认为,P2P网站与视频共享网站并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二者完全可以协作发展。
Pplive姚欣也认为,视频是一个新的应用,尽管这个领域现在还存在问题,但他相信大多数的厂商并没有表示一定要通吃天下,大家都希望扮演产业链中重要的角色,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路很长,也很宽
现在视频互联网还处于婴儿期,一切尚在摸索之中。在内容及政策监管方面,产业各方所持观点不尽相同。
但嘉宾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视频互联网在内容上还缺少创新和突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多集中于娱乐、搞笑。对于很多视频共享网站坚持走YouTube的道路,以及坚持草根内容至上的观点,王长田认为,未来的视频互联网仍将依赖机构内容商提供专业的影视产品,用户原创内容不可能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李亚也表示,有价值的内容一定要有人买单;很多大的内容机构都在母体公司内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正是因为大家在经历了互联网第一次泡沫之后都意识到,互联网上一定要有看得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这些内容公司也只有看到收入后才会下更大的决心为受众来制作内容。
新浪网副总编侯小强的观点与此类似。他认为,作为拥有雄厚资本背景的新一代宽频网站,精品内容才是关键,“我们主要打造精品电影栏目,包括CCTV、TVB等电视都有重大重要的合作,像电影《龙虎门》、《夜宴》都有一个合作……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友上传的内容也成为很重要的内容来源。”
吴波认为,在内容方面,其实每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其受众。但是TVix.cn鼓励的是“绝对的原创”。“我们的口号就是‘视频分享’,力争做到的也是将TVix.cn打造成一个开放的、没有任何门槛的、能被所有互联网用户充分利用的、真正的视频共享平台。”同时,他十分强调与媒体的合作。近期,包括田震、祖海、何炅、水木年华、戴玉强在内三十多位明星在TVix.cn开设了明星视频博客。此外,影立驰还选择与各个顶级电视台进行合作,比如东方卫视的《莱卡—加油!好男儿》、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等。
在避免内容同质化方面,六间房曾推出过“宝宝秀系列专题”,观看次数最多的视频,其浏览量能达到上万。刘岩表示,事实说明,视频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多形式和创新的模式有待挖掘,娱乐并不是唯一形式。光芒国际的吕春维则表示,行业从业者们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P2P还是强调做有用的东西,为网民推出更实用化、更生活化的服务。
对于政策监管这个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大问题,嘉宾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孙文海认为,这是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视频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新一代中国人的自由表达欲望越来越强烈,而视频正是信息量最丰富的一种应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条例,就很难控制。如果政府一刀切把它关死了,这个产业在中国也就发展不起来。如何在监管与被监管之间找到一条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个点、一个度,让大家有表达的自由,同时也体现监管部门的需要,这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千橡互动副总裁刘健则认为,并不能简单地拿通信行业的例子来类比视频互联网产业的发展。“SP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离钱特别近,甚至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渠道也是用来收费的。这和所有的互联网应用截然不同。这种市场的独特性使得SP公司必然要受到政策影响。至于宽带应用,目前无非就是电影或者是电视台节目,这些东西离钱是非常远的。但是宽带应用领域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无论从兼管还是舆论角度影响都非常大。”
侯自强则认为,政府早就认可了互联网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如何自律,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只要符合这个政策,网站就可以做下去。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尽管视频互联网这条路将很漫长,但是也很宽广。苗伟认为,视频互联网目前只定位在个人影视分享上面,但是视频的应用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一些行业垂直应用、看护、监控等。他透露,中国电信目前在搞“全球眼”即监控,并认为这个市场的前景很大。
在商业模式方面,也有多个方向等待探索。王长田认为,跟中国电视只能依靠广告的现状相比,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要远远多于电视;未来的无线增值,也会在互联网上比电视上体现得还要丰富。 (责任编辑:水涨船高) |